藍皮書稱,三年來,談判藥品平均降幅分別為56.7%、60.7%和53.8%。初步估算,與談判前市場價格相比,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累計為患者減負近1700億元,受益患者達1億人次。
2016~2020年上市的34個創新藥中,已有26個進入醫保目錄;尚有8個品種尚未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這8個品種多為2019~2020年上市品種,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有待進一步觀察。
藍皮書同時顯示,2017年版目錄調入的品種從上市到進入醫保的時間在4~9年不等,而2019年調入的品種從上市到進入醫保的時間降至1~8年不等,2020年調入的品種這一時間差為6個月至5年不等。
臨床用藥的數據顯示,創新藥進入醫保後金額和用量在短時間內即出現大幅度上升。2017年談判藥品用量增長率在2018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一季度出現峰值,各季度用量同比增長率在100%~135%;2018年談判藥品用量增長率則在2018年第四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出現高速增長,其中2019年第二、三季度用量同比增長率高達1349%、1582%。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在全藥用量大幅下降的情況下,2019年新增談判藥品用量增長率依舊呈顯著增長趨勢:2020年第三、四季度用量同比增長率657.6%、768.6%;2020年新增談判藥品在2021年3月1日正式實施,當季度用量同比增長率即達到55%。
醫藥產業轉型升級
近日印發的《“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提出,深化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制度改革,動態調整優化醫保藥品目錄,及時將臨床價值高、患者獲益明顯、經濟性評價優良的藥品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