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個性化推薦“算法”變“算計”,真能一關了之嗎?
http://www.CRNTT.com   2022-03-21 20:34:58


 
  對於這種情況,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梁正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於機器還在發展階段,針對一些勞動工作場景,把決定權力交給機器,有很大的潛藏的公平性、可靠性的風險。

讓算法“貼心”又“放心”

  在短時間內,濫用算法等行為帶來的不信任感似乎難以消退。但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算法技術在便利人們生活、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也功不可沒。

  如何解決這類矛盾?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認為,首先要在治理違法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上下功夫,其次要保障用戶的選擇權、删除權等權益。例如,要向用戶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或向用戶提供便捷的關閉算法推薦服務的選項,并提供選擇或删除針對其個人特征的用戶標簽的功能。

  如今,這個開關“千呼萬喚始出來”,在國家政策法規的引導下,我們在許多常用App的“設置”頁,都應該能找到“關閉個性化推薦”之類的選項。

  不過,目前大部分App的“個性化推薦”關閉鍵仍然比較隱蔽,一般會在隱私、廣告相關的設置選項中找到。值得注意的是,微信、京東等App列出了“個人信息收集清單”,告訴消費者收集了哪些信息,以及如何使用這些信息。關閉該鍵後,應用將不再基於用戶的使用行為(包括瀏覽、搜索、點擊、收藏、分享、交易等),IP地址,設備信息等為用戶進行個性化推薦,而更多考慮內容熱度等因素。

  還有專家建議,要打通用戶投訴渠道,若用戶對推薦算法有合理懷疑,要有可投訴的部門,這個部門需要具備必要的技術能力,能够解析算法、回應用戶。

  雖然存在被濫用的情況,但與傳統人工推薦相比,算法推薦的優越性不言而喻,算法可能有時候比用戶自己更懂用戶,所以一關了之也并不可取。已有很多網友吐槽,關閉算法推薦出現有不適應,頁面展示的內容變少,很多還不是自己需要的信息。

  業內人士認為,通過一系列法規組合拳引導算法合理發展,限制防止信息濫用,避免算法推薦“野蠻生長”,從而達到個人信息保護和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雙重目標。《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的正式實施,可能就是一個好的開始。(來源:北京科技報 整理/新媒體編輯:房永珍 本文內容綜合自AI財經社、北京日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光明網、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工網、觀察者網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