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學應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 而非以短期升級為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22-07-25 17:52:47


 
  這才是高等教育的目的,高校發展的目標。而非單純以世界大學排名指標為導向,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自己的短板指標。這種做法在短時間內或許可以改善本校的排名,但長期來看,卻并非能一定、真正提升自身的辦學質量。辦學質量無法提升,生源便無法保障,後期將會引發一系列的不利影響,例如其畢業生就業遇到的種種問題,從而影響本校社會聲譽,從而無法吸引社會捐贈,繼而導致招聘不到優秀師資,無法提升教學品質,無法向社會輸出優秀人才。這樣便形成一個負向閉環。

  邵陽學院在接受采訪時稱,該校在對外引進博士的招聘中屢屢“碰壁”,即使高薪待遇也無法吸引高層次人才加盟,這或許道出了大部分高校所面臨的困難。邵陽學院不是公衆認知裡的名校,引進人才可能確實有難度,但是引才“碰壁”往往有著綜合因素,是資金待遇的問題,還是研究環境的問題,給予人才保障才是解決引才問題的關鍵。

  想要發展成為一流大學,應該系統地提升本校,關注兩個層面,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將各指標之間進行拆解。只有自身實力強勁,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個層面,可以著重改善校園環境,比如維護生物倫理、生物多樣性,節水節電,注重個體的個人行為,自覺維護社會環境。所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能源消耗等都能做到最優最省,實現可持續。優美的校園環境和便捷齊全的教學設施不乏為吸引人才及優秀生源的重要面向之一。

  第二個層面,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科研。不斷完善自身的教育水平,真正提升本校老師的能力,多給予老師提升自我的機會,給予老師科研和教學的雙重合理空間,從而使得本校的教學水平穩步上升,培養的學生質量大幅提升。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可持續發展實踐的效果就自然能够體現。

  當然,如果這次僅僅是重申這些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則,意義并不大。對於邵陽學院這樣的地方性高校而言,發展路徑是更現實的問題。其實,更大程度上我們更需要考慮的是不同層次,不同地區的高校是否應該在一種評價體系裡發展?類似邵陽學院這樣的地方性高校,顯然是要以服務地方發展為中心,發揮自己能够靈活操作、因地制宜的優勢,成為本地的文化資本積累,人力資源培訓,信息流通中心,并非是機械去做達標,謀求升級。但是,如何讓這樣的地方高校集中到這樣一個實際的目標,其實才是此番爭議之後,真正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