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資本寵兒到“解散”危機,首創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前路如何?
http://www.CRNTT.com   2022-08-01 19:59:02


 
  2019年,徐正還曾公開預測稱,到2025年國內的生鮮到家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0億,前置倉模式則將成為每日優鮮在頭部城市最主要的布局。基於此,每日優鮮提出了在2021年發展成為千億規模生鮮零售平台的目標。

  占到先機的每日優鮮也一度是資本的“寵兒”。天眼查顯示,截至今年7月15日,每日優鮮共獲得12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百億。投資方包括騰訊投資、中金資本、聯想創投、高盛集團、老虎環球基金等國內外知名機構。最近一次的投資信息顯示,每日優鮮近期與山西東輝集團達成股權戰略投資合作協議,山西東輝集團計劃向每日優鮮進行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

  在資本的助力下,每日優鮮迅速擴張,從北京向外輻射至華北、華東、華南、華中等地。2018年上半年,每日優鮮在生鮮電商行業的用戶規模占比超過50%;2019年,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數量突破1500個。這一年,每日優鮮的營收也實現了69%的高增長,達到60億元,GMV(商品交易總額)則達到75.9億元,位居行業第一。

  每日優鮮在開創前置倉模式後,一度有不少追隨者,包括叮咚買菜等。不過,在一番跑馬圈地後,前置倉模式開始受到爭議。有業內人士認為,前置倉模式是個偽命題,它是一個不斷燒錢的模式。盒馬CEO侯毅在關掉盒馬的前置倉業務時也稱,前置倉模式可以低成本、快速複制,但是難以兼顧成本和效率,不可能全面盈利。他曾斷言,前置倉“是不成立的模式,是做給VC(風投)看的模式”。

深陷虧損、拖欠供應商欠款的泥潭

  有業內人士認為,生鮮電商毛利率低、前置倉履約成本高,成為限制其盈利的原因。實際上,每日優鮮確實也已經負債累累,業績連年虧損,并有供應商稱被拖欠貸款。

  據每日優鮮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每日優鮮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5.5億元、60億元、61.3億元;GMV從47.3億元增長至76.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26.9%。不過其持續虧損的趨勢未得到扭轉,2018年-2020年,每日優鮮的淨虧損分別為22.32億元、29.09億元、16.49億元。在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每日優鮮預計全年淨虧損37.37億-37.67億元。此外,每日優鮮至今仍未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