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每日優鮮被傳“解散”:燒錢模式的最後告別
http://www.CRNTT.com   2022-08-01 19:59:54


 
  因為拖欠供應商貨款,上海疫情期間生鮮供應商和社區團購本來有一波賺錢的機會,每日優鮮卻被他的老對手叮咚買菜落下了。那時候上海市民們每天天沒亮就開始了搶菜,叮咚買菜往往是第一波,美團買菜是第二波,盒馬生鮮是第三波,最早成立的生鮮電商每日優鮮卻因為和供應商弄僵,無菜可賣。疫情暴發前就有消息傳出,因為經濟糾紛每日優鮮被供應商拉橫幅討債。有媒體報道,其拖欠諸多供應商貨款,欠款金額最多的接近千萬元。而圍繞叮咚買菜的傳聞則是大裁員。

  這次的上海疫情,最亮眼的是社區團購而不是生鮮電商。由於履約能力不足、供應能力有限,疫情面前生鮮電商有力也使不出。反倒是各個地區的團長身處消費者中,在供需間架起了橋梁,以其靈活的溝通擔當起保供的任務。而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與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是完全不同的買菜邏輯。

  社區團購采取的是後置倉“預購+自提”模式,當日綫上下單,商品集中從郊區大倉運往市區,消費者次日到綫下社區的“團長”處自提。而生鮮電商采取的是前置倉模式,為社區居民提供綫下1.5公裡範圍內最快30分鐘送達服務。兩種買菜模式,代表著網絡買菜的兩種發展方向,前置倉配送有水果,蔬菜,肉制品,冷鮮,海鮮,以及鮮活的水產,基本就是一個可以送到家的超市。後置倉有時滯,配送的物品不能和前置倉比新鮮,但因為節省了前置倉市中心的高租金成本,故而可以在性價比上體現出優勢。

  前置倉的優勢是商品新鮮,就如同把消費者家裡的厨房外包了,似乎很有存在的必要。但反過來買個菜也要跑腿代勞,似乎又非居家生活的“本分”。於是,這是一個和社區菜販比效率、比購物體驗的商業模式。前置倉雖不必臨街,但地理位置是不會差也不能差的,否則配送距離太遠,超出了居民下樓買菜的時間,就沒了優勢。故而,前置倉賺的是臨街店面和非臨街倉庫的租金差價,但考慮到送貨員的人工成本,這個商業模式本身就很脆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