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困難”門診沒有把“學渣”變“學霸”的神奇功效
朱大倩表示,經常有人問她,孩子學習不好是不是就是老話裡常說的“沒開竅”,等孩子慢慢長大很多技能自然就會掌握,如果可以“不治而愈”為何還要看醫生?
對此,朱大倩坦言,確實有部分孩子長大後情況會有所改善,但前提是科學分辨其原因,家長一方面不要過於焦慮,看孩子成績不好就懷疑有學習障礙,另一方面也不要忽視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科學引導與陪伴。
朱大倩說,“學習困難”門診并不是“學習神話”,也沒有把“學渣”變“學霸”的神奇功效,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曾遇到部分“學習困難”的孩子,實際上自身沒有太大的困難,而是在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或不合適的學習環境影響下,沒有達到理想的學習狀態。比如,有的家庭給孩子安排的學習負擔太重,沒有運動和玩耍的時間;有的家庭更換輔導孩子學習的家長,孩子對新的輔導方式不太適應;有的家庭學習環境比較嘈雜,孩子很難安靜地投入學習等。
“這種情況下,我們會耐心指導家長調整教育方式,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孩子發揮出最好的學習潛能。”朱大倩說。
上海市心理衛生服務行業協會會長王振表示,“一號難求”背後在於我國心理醫生短缺,尤其是提供兒童和青少年心理服務的醫生尤為不足,建議進一步加快專業人才培養,以及相關機制的完善和政策的保障。
由於兒童心理科醫生數量有限,暫時沒法開設更多門診為有需要的孩子們提供服務,為此醫院想了一個辦法,從門診中最常見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入手開展“醫教結合”,即兒科醫院心理科與上海多所學校進行合作,不僅面向家長科普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和兒童心理相關知識,更面向小學教師設置有針對性的兒童心理培訓內容,幫助教師學習在校內進行心理行為幹預,提升存在行為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來源:新華社 記者:龔雯、張夢潔、岑志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