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國標紅綠燈”廣受吐槽:須正視公衆反應
http://www.CRNTT.com   2022-08-23 17:10:15


  8月22日,“新國標紅綠燈”的有關話題登上熱搜,引發強烈關注。經過一天的發酵,事實逐漸清晰,所謂的“新國標”并不新,而是源自《道路交通信號燈設置與安裝規範》(GB14886—2016),2017年就已經開始實施;而這版九宮格的紅綠燈,也不是要“一刀切”取代現有常見的紅綠燈,而是作為一種較少出現的特殊組合,應用於一些符合限定條件的交通繁忙的街道路口;取消讀秒也是誤讀,讀秒依據的是另一個公共安全行業標准,并不在此國標規範之列。

  話題甫一登上熱搜,即引發公衆強烈反彈。一是信息不全,給人以全國範圍內立刻全部替換之感;二是“九宮格”過於複雜,公衆不理解由簡入繁的必要性和意義是什麼;三是難免有浪費公共財政的擔憂。

  其中,最主要的擔憂還是設計過於“燒腦”,大大增加了司機的反應負擔。“九宮格”中的排列組合情況明顯增加,例如,左轉不僅要看左轉指示,還要看直行綜合判斷,組合情況被斥過於複雜。同時,“新國標紅綠燈”被質疑取消了讀秒功能,會讓交通主體更加焦慮,也會導致一些急刹車等安全隱患。

  一方面,隨著信息逐漸全面,公衆對“新國標紅綠燈”的由來會有更加清晰的認識——複雜的“九宮格”并非任性胡為,而是針對了交通現實中的一些難點痛點,比如一些複雜路口,常見的紅綠燈設置已經不能滿足交通需求,智能化的交通系統確實能提高通行效率。公衆對確需改變的紅綠燈等交通系統,應該保持更加理性開放的態度。

  另一方面,公衆的反應仍然需要得到高度重視。公衆的強烈排斥,固然有多年習慣一朝被改的本能反應在,但讓公衆接受,本身就是交通規則改變的重要一環。否則,提升交通效率就是緣木求魚。交通設計固然有專業性的一面,但充分吸納公衆意見,科學決策,也是專業性的一部分。例如,信號燈到底是讀秒更安全更有效率,還是不讀秒更科學,應該結合公衆的實際反應和交通情況來研判。

  這一次的“新國標”看起來更像是一場烏龍,但近年來,確實有城市在試點落地這版“九宮格”紅綠燈。這一次公衆的反彈,至少說明公衆對這版紅綠燈的認知度較低。如果有城市要推廣新版紅綠燈,必須循序漸進,加大宣傳。只有理解了其必要性,才能嘗試了解、學習,進而消化吸收。交通出行關系千家萬戶,千家萬戶都不了解不支持的事兒,又怎麼能落地好執行好,最終服務於千家萬戶呢?(來源:大衆網 海報評論員:熊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