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被取消學籍的同學90%因為游戲,100%不值得同情。”在中國計量大學2022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徐江榮給同學們敲警鐘,網絡游戲是最大的校園毒品,別忘了“上大學的主業是完成學業!”
上述數據是否科學暫且不論,但校長的愛之深責之切溢於言表。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當代大學生的成長經歷中始終有網絡游戲的存在。此前,滿滿的學習日程與家校的嚴格監督,讓許多人欲玩不得。進入大學後,生活狀態一下子從“被嚴管”到“無人管”,許多學生開始放飛自我,玩物喪志的確有人在。面對前車之鑒,校長的提醒很有必要,希望給同學們打好預防針。
但話說回來,網絡游戲沒有原罪,玩網絡游戲也不意味著必然墮落,之所以出現逃課、掛科,甚至延畢、勸退等情況,根本上還是學生本人的自制力不足。人都有惰性,事實上,很多網絡游戲在設計之初就將成癮性考慮其中,即時反饋、晉級制度、榮譽獎勵等一系列機制都迎合著“人性的弱點”,一些大學生沉淪其中不足為奇。但問題在於,對於一個難以自我控制的人而言,即便沒有網絡游戲,恐怕也會為其他誘惑分心分神。抨擊游戲害人固然是必要的提醒,但更應重視的,是如何提升大學生的自制力。
過來人都明白,“上大學就輕鬆了”是一個嚴重誤判,所謂“輕鬆”的觀感,本質上是學習方式的不同。區別於過去的“督學”,大學學習是開放式的,最終目標是形成每個個體獲取知識的模式、知識應用的經驗和創新知識的方法。大學新生首先要搞清楚這一區別,避免將自主探索的自由混淆於放縱自己的理由。從學校的角度來說,也應當在提醒之外,拿出一些更具針對性的“防沉迷”辦法。比如,為新生開設適應性先導課程,幫助其完成學習方式的轉變;對個別同學進行一對一的談心談話,幫助其尋找學習生活的方向;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吸引同學們放下手機、離開電腦,等等。
學生,學生,“學”字當頭。想要學有所悟、學有所成,自我克制是重要的必修課。以更長視野看,大學是學生生涯的最後階段,修煉心性也是為步入社會後的生活“預習”。只有保持對學習的專注,才能最大限度避免隨波逐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這種精神,或許也是大學應當教給學生的最重要一課。(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崔文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