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長海指出,當前的供銷社沒有過去那麼強的行政屬性,已成為了公司制,“將現在的供銷社和計劃經濟聯系起來是一種誤解。現在更多是類似日本的農業協會,相當於村民的自助組織,為農民科學種植提供產銷服務等。”
《北京商報》援引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教授的觀點指出,全國供銷社系統現有3.1萬家,擁有網點近40萬個,它與中國郵政、中國電信以及不同經濟成分的網點,形成縱向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等鏈式關系;同時也形成橫向的多種類型的生態鏈關系。
洪濤認為,供銷社最終會成長為增強農村流通組織的力量,“不容質疑的是,農村市場已經形成多元投資主體的市場,供銷社網點建設應做到‘一場多用’,并與其他不同經濟類型、不同連鎖業態形成相應鏈條關系,最重要的是實現生態鏈和生態圈的關系,避免農村網點和資源的過度競爭。冷鏈體系的建設,正在由‘灑胡椒面’的補短板建設向‘體系建設’和‘系統建設’轉變,從而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
重建供銷社是否意味著要重“計劃”?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廣東財經大學大灣區雙循環發展研究院院長陳甬軍對國是直通車表示,現在講的重建供銷社,主要是指縣以下的基層供銷社。這并非為了恢複計劃經濟,而是為了在市場經濟中更好發揮合作經濟的功能,助推鄉村振興和國內國際雙循環。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市場研究部副主任張繼行認為,現階段的供銷社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計劃經濟產物。供銷社緊抓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機遇,圍繞中央關於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在農業社會化服務和農村流通重要作用的要求,主動謀劃供銷合作社改革,基本形成了符合合作制理念和市場經濟取向的供銷合作社新體制。
在一部分人的印象中,供銷社主要開在農村,為什麼如今在北京等大城市也有了現代化的供銷社?
張繼行對國是直通車說,供銷社并不像大家傳統印象裡只在農村設有經營網點。現階段,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出資企業經營範圍涵蓋農業生產資料、日用品流通、農產品批發、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等,主要經營地點是在縣域及以下地區。在城市,供銷社主要經營業務為“鄰裡中心”和“中央厨房”。(來源: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岳懷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