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訂單一起發來的還有“進貨賬單”,半個多月時間,老丁就支付了31萬進貨款。而拍出去的數百個訂單中,僅有12個顯示收貨成功,剩下的都“還在路上”。僅僅對比這12個訂單的商品售價和進貨成本,感覺確實“賺了不少”。
正當他以為能賺更多的錢時,一通96110反詐電話打來,擊碎了他的幻想。反詐民警告知,老丁可能遭遇了網絡詐騙。
在那之後,老丁再想進網店後台查看,卻發現網址登不進去了。原來,這家公司架設的是一個假冒網站,給老丁發來的鏈接,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電商平台。店鋪和訂單自然也都是假的,騙子看上的就是老丁所付的貨款,隨時准備收割跑路。
那12筆訂單“賺到的錢”,老丁根本也取不出來。老丁目前已經向屬地派出所報警,案件還在進一步偵破當中。
【貓膩】合同裡處處都是陷阱
記者發現,目前網絡平台上的“跨境電商服務”廣告非常多。宣傳語五花八門,但往往離不開“流量大”“競爭小”“門檻低”等關鍵詞。當記者表明自己不是廠家,沒有可賣的產品時,客服總會稱沒有產品也能做。
相比於直接架設一個假網站騙進貨錢,記者咨詢的服務商大多玩的是另一個套路。幫你開店的平台是真實的,但雙方簽署的合作合同中,暗藏著許多貓膩,客戶投資的錢有可能血本無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