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個錢包,國內賣28元人民幣,歐洲能賣23.65歐元,這個就是賺產品的匯率差價,利潤高。”一家服務商的運營經理小楊向記者介紹。為了證明所言非虛,小楊還發來了一段10秒的視頻。視頻是用手機拍攝的電腦屏幕,上面分別顯示著國內和國外平台的兩家網店,賣的似乎是同樣的錢包,價格也如介紹所說差距很大。但因為視頻拍得十分模糊,除了商品售價能勉強辨認,店鋪銷量是多少,店鋪的網址是什麼都無法看清。
這家機構推出的服務,是幫助客戶在亞馬遜電商平台開店并運營。客戶“全程不用管”。但要先支付一筆服務費,店鋪開成後,還需要根據拍下的訂單來承擔進貨費。服務費交得越多,機構能“保證”的店鋪年營業額也會越高。方案中最高一檔是85800元服務費,保證店鋪一年最少有200萬元的營業額。
聽到記者想投資最高一檔方案,小楊發來了一份電子合同。仔細觀察發現,合同上有很多暗藏的坑點。小楊此前聲稱,合同三年一簽,到期後可以免費續約,但發來的合同裡完全沒有提免費續約這件事。至於保證的營業額未達標怎麼辦,合同裡更是一筆沒寫。合同裡寫得最清楚的,反而是客戶應該向機構支付“店鋪營業額的12%”作為傭金,如果客戶未按時支付,機構有權隨時終止合同。
合同內容為什麼和宣傳不符?面對質疑,小楊連忙說剛才發送的是合同模板,不是真正的合同。在記者的要求下,“真合同”才發了過來,對比發現,文檔的末尾加上了一句“可免費續約”,以及另外一句“未達到簽約銷售額按比例退款”。但到底是什麼比例,退的是什麼款,都沒有說清楚。
此外,小楊在推銷時還提到,如果店鋪利潤率不達標,公司會給客戶補貼至標准數值。標准到底是多少,也是一會兒一變,最開始說是30%,後來又變成50%。而這項口頭許諾的“補償措施”,同樣沒有在“真合同”中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