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儒:美方對兩岸關係的看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1 10:42:43  


蔡逸儒:台獨只是自尋死路的作法,為智者所不為。
  中評社香港3月1日電(作者 蔡逸儒)二月二十二日,接獲美國退役海軍將領、現職美國海軍分析研究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 副總裁的麥克麥德維特(Michael McDevitt),透過pacnet發來的一篇探討兩岸關係及台灣安全的文章,其中部分觀點值得與各界分享。

  根據作者的觀點,從中國大陸綜合國力快速的提昇,以及其國防現代化的發展情況來看,兩岸軍力對比確實正在往中國大陸的方向傾斜,中國大陸針對台灣的飛彈數量不斷增加,攻擊潛艇的質量不斷改善,台灣確實是有安全上的顧慮。

  剛剛訪問過台灣的麥氏表示,他可以深切体會台灣軍方、戰略學者的挫折感,但對彼等主張攻擊是最好的防禦的想法卻不表茍同,因為即或台灣擁有部分攻擊性的武器,能夠打擊上海、香港等地,也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激怒中國大陸,遭到更嚴重的打擊。

  對此觀點筆者敬領教誨。過去筆者雖然認為只要台灣不搞獨立,兩岸應無發生戰爭可能,但也不反對為了抑制北京內部或許存在的極左盲動勢力,以使彼等不願付出沉重的政經代價,不會隨便輕易對台動武。過去筆者認為,台北與其被美國剝削,不如自己研發攻擊性的武器,一來有效,二來價廉,其目的不是要和中國大陸進行對抗或是從事軍備競賽,而只是要確保台灣擁有反擊的能力,不過台北可以師法中國大陸,保証不會首先使用這種武器。

  接著麥氏進一步討論台灣的自保之道,其中一個主要的論點就是制空權的問題。在最壞的情況下,如果中國大陸不顧國際壓力、美國的可能參戰、日本的制肘,兩岸最後還是發生了軍事衝突,不論中國採取何種方式打擊、封鎖台灣,最後都將面臨必須登陸作戰的選擇。只要台北方面能夠掌握制空權,或還擁有空中優勢,北京可能在動手之前就會三思,而這種最後的窘境大概還是可以避免的。對此筆者並無不同觀點。

  當然,美國軍方人士多由軍事能力來精算勝負得失的問題,筆者對此並無特別不同的意見,不過總想指出,戰爭並不完全是實力的對比問題,還有士氣與領導的問題。如果兩岸開戰,台灣的民心士氣能否硬撐到底,股市、匯市、房市會不會應聲倒地,資金是否外流這些都是讓人懷疑的地方,若再加上台灣軍方當前這種馬屁文化當道,政壇小丑當家的情形看來,局面就更難讓人太過樂觀。

  還有就是麥氏指出,台灣在和中國大陸競逐中的一大優勢是台灣的民主發展。台灣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有其值得稱道之處,尤其是與西方相近的民主發展經驗讓台灣容易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與同情,但其前提是台灣不要擅自對中國大陸挑釁,破壞均勢,損及相關國家的國家利益。對我等來說,這是普通常識,但對誓言追求獨立的民進黨政府而言,這幾乎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筆者從過去到現在一直主張,對台灣而言,武力不能解決問題,在擁有適度防衛能力的基礎上,台灣最好的作法就是經濟全球化,民主精緻化,安全區域化,兩岸關係穩定化,這才是上上之策。只要不追求獨立,兩岸應該不致發生衝突,台灣應該把握機會為中國的現代化、民主化貢獻一分心力,而將來的中國歷史必然也會對台灣對中國文明發展的貢獻做出正面的評價。台獨只是自尋死路的作法,為智者所不為。    (作者 蔡逸儒,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亞太所長)  


    相關專題: 中評專論名家專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