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情報解密:前蘇聯擬核爆誘發地震海嘯淹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9 10:46:15  



  在蘇聯科學院院士安德烈·薩哈羅夫的率領下,大批蘇聯科學家投入了“大地構造武器”(即地震武器)的研製工作。薩哈羅夫主張:一旦美蘇開戰,蘇聯應在第一時間內在美國海岸深水區投擲熱核炸彈。但是經過大量精密的計算後,蘇聯人失望地發現,由於北美大陸架的延長線過長且水深不夠,在這里進行水下攻擊的設想很難變爲現實。於是,這項計劃暫時擱淺。然而,蘇聯有關地震武器的研究工作並未就此罷手,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大洋深處。

  20世紀70年代,蘇聯情報機構獲得資訊:美國人正在探測太平洋深處的地層斷口,有可能借此發動一場地球物理大戰。爲防止美國人先下手爲強,蘇聯領導人命令克格勃在海底先行安放兩枚核彈,以便在“必要”時搶先引爆核彈,在加利福尼亞海岸引發海嘯。幾名蘇聯總參謀部情報局的特工乘坐深海潛艇,下潛至太平洋洋底,完成了深海地層斷口的探測工作,取得了寶貴的資料。這些特工也因此獲得了“蘇聯英雄”金星勳章,但他們的姓名至今仍是高度機密,不被外人所知。

  “墨爾庫里斯-18”計劃

  1979年,蘇聯科學家伊克拉·克里莫夫率領阿塞拜疆科學院的科學家,開始了地球物理學武器(代號“墨爾庫里斯-18”工程)的研製工作。根據蘇聯國防部的一份文件稱,共有22個科研單位參加了“墨爾庫里斯-18”軍事計劃。

  克里莫夫的研究小組以巴庫的地震研究所爲中心,組建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對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下變化進行研究。克里莫夫小組的研究在相關研究領域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功。根據他們的研究結論:核爆炸産生的地下能量可以在離震中很遠的地方蓄積起來,並且能量很大。如果以後再進行一次定向爆炸,就能把這些地下能量全部釋放出來。借助這一成果,克里莫夫小組成功掌握了地震預報技術。可惜的是,地震預報這一被人類苦苦追尋了幾千年的重要技術,並沒有被應用在維護人類利益上,而是被鎖進保險櫃,服務於地震武器的研製工作。

  根據蘇聯試驗得出的一組資料顯示:一枚1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核彈在一定深度的地下爆炸,造成的地面破壞程度相當於里氏5.3級的地震;一枚10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核彈在地下爆炸,則可誘發里氏6.1級的地震。由莫斯科地質研究所科學家尼古拉斯領導的科研小組甚至斷言,1988年在外高加索中南部亞美尼亞發生的大地震就是由於兩天前相距3200餘公里的地下核爆炸試驗而加速到來的。在這次大地震中,有4.5萬人喪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