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捅出一個馬蜂窩 國民黨上下都是神經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5 17:09:25  


  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中時電子報主筆夏珍今天發表文章說,誰怕外省人?國民黨王馬之爭,爭到族群議題,黨內吵得沸沸揚揚,還有勞中常會決議“反駁”燒出這個話題的王金平。王金平委曲反問,“馬英九提就可以,我提就不可以?”麻煩的是,這個漏子,是王金平主動捅出來的。他的委曲,就少了點正當性。不過,持平而論,馬英九陷入相同的省籍邏輯,挨不到五十板,也得挨個卅大板。
 
  王金平的說法,他是基於“善意的提醒”,他還特別引用了學者張茂桂、吳乃德的文章,讓張、吳兩人錯愕不已,驚問“他這話不慢講了廿年”?

  台灣有沒有省籍問題?當然有,那叫社會人心,從政治體制上而言,威權時代,“總統”既非民選,“國會”還萬年不改選,少數菁英統治當然是問題。一九八九年後,“總統”就是“本省人”,不過,非經民選,他是王金平口中“少數菁英”欽點的接班人,並在意外之中繼位。講白了,即使是本省人,還是位在“少數菁英”之列。

  一九九六年“總統”民選,在此之前,“國會”已經全面改選,民主程序確保這塊土地上,每一位合法公民的參政權。再進一步說,十五年前政府開始換發新身份証,即已取消“籍貫”一欄,改以出生地取代,“外省”這個字眼早該消失,沒消失,有社會因素,也有政治因素,而政治因素更遠遠大於社會因素。

  過去,這個話題是民進黨的最愛,因為國民黨在他們的定義中,李登輝一句“外來政權”詮釋得最好,而民進黨卻不折不扣是土生土長的“本土政權”,本土對外來,折射出去的就是本省對外省。如今,民進黨也不談本外省,只談本土與外來,或者,不談族群,改談認同,語言不同,骨子裡差別不大,但至少不會陷入“政治不正確”。

  王金平用民進黨的政治邏輯、廿年前的舊政治框架,套用現在他的初選困境,當然不適宜。連民進黨內最深最綠的游錫堃都能挑著他說,“王金平失言。”儘管如此,民進黨人暗爽在心,政治不正確的語言,讓國民黨自己去打,他們頂多借用,還能大吃豆腐地說,這是王金平講的。王金平這個虧吃大了。

  王金平沒深思,馬英九可也沒熟慮。面對這樣的質疑,他的反應是提出副手條件,“本省,性別不拘”,這不是要命嗎?他擺明了把自己定位在“本省之外”;面對媒體一句“外省人能當‘總統’嗎”的詢問,他的回答是,如果外省人能當選“總統”,是台灣的福氣;他又理所當然地把自己擺在外省人的地位而不自知。

  儘管馬英九的意思,應該是如果外省人能通得過民選的考驗,這代表台灣走出了族群迷思,民主更深化,那當然是台灣的福氣。問題是,現在還有外省人嗎?

  隨著國民政府遷台的老榮民、甚至流亡學生、公務員,萬不得已成了外省人,這一批人,從此再不能像明清之際遷台者一樣,成為本省人;甚至他們的兒女、孫兒女,這個標籤還不知得再貼上幾輩子,數數,就從一九四九年算起,這群新外省人來台,算第一代吧,好歹也歷經三、四代了,還要幾代才能心安理得地說自己是台灣人呢?

  別忘了,蔣經國生前都說了他是台灣人;更別忘了,除開第一代新外省人之外,生在台灣、長在台灣,莫名其妙被定義為外省第X代的人,九成九連骨頭都得留在台灣這塊土地上。

  為什麼外省人要自甘外省人?省都廢了,這裡有“中華民國”,有台灣,有北、高兩個直轄市、還有縣市,就是沒有台灣省啦,省從何來?既無省,又那來的本外省之分呢?

  王金平不察,捅出一個馬蜂窩;馬英九也不察,抱起王金平捅得馬蜂窩往自己身上套;還有個“立委”朱鳳芝,為了外省人有沒有權利參選,氣到在“立法院”飆淚,這個國民黨,上上下下都是神經病。

  就沒人正常到理直氣壯地大聲說,台灣早沒有省籍的問題、族群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問題,根本不必回答。

  王金平的問題,不是因為他是本省人,所以過不了國民黨初選這關;王金平的問題是,他的支持度就是低,不論在國民黨內或國民黨外。馬英九的問題也不是因為他是外省人,可能過不了大選這關;馬英九的問題是,他的手段和選舉謀略,真是差民進黨人太多啦。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