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人小組協助決策 郝龍斌施政很有一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6 14:13:43  


  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迥異馬時代“集體參與”施政風格,9人小組做郝決策,各局處長納涼。 

  中國時報報道,台北市長郝龍斌就任3個多月,儘管郝龍斌一再強調市政是有其延續性,同時要與前市長馬英九時代無縫接軌,不過從花博更改地點、暫緩忠孝東路公車專用道施工、市立聯合醫院重新定位為社區醫療等等,說明郝龍斌並不是一位沒有主見的“馬規郝隨”市長,郝團隊自有其市政看法及主張。

  郝龍斌想形塑自己施政風格的企圖明顯,外界也好奇,郝龍斌決策班底、模式為何?市政總質詢期間曾有議員揣測市府有所謂的“決策4人幫”,其實這是不了解狀況的說法。

  郝龍斌延續過去馬英九時代於每周一、四召開早餐會的做法,商談重大市政決策,固定班底為2位副市長林祟一及吳秀光、秘書長李述德、新聞處長羊曉東、研考會主委盛治仁、文化局長李永萍、市政顧問任孝琦、莊文思等8人,幾乎主導整個市政決策。

  民代、公務、媒體 各有角度

  從郝龍斌行事風格可知,他並不喜歡排場及過多的活動曝光,一切只求低調,重大市政決策也捨棄馬英九時代必定邀請相關局處首長發表看法,並公開讓媒體了解的做法,大多採閉門會議方式進行,頂多事前會邀請相關局處首長提出看法後,即由“九人小組”進一步分析利弊得失,然後再做出最後決策。

  相關人士就透露,郝龍斌在“九人小組”的決策會議中,大多保持開放的態度,並沒有既定的成見,也非常尊重與會人士的意見,“九人小組”大多沒有在市府的經驗,因此,李述德就以公務體系的角度分析決策、羊曉東負責輿情效果、盛治仁則以政治效應解釋、李永萍則從民代立場分析利弊、任孝琦及莊文思,則以長期與郝龍斌的合作的默契提供建言,吳秀光及林祟一則提供專業意見。

  為了因應“九人小組”的開會需要,郝龍斌特別在市長室內新增設一面簡報牆,以利早餐會報討論的需要。府內有“九人小組”,府外,郝龍斌自有其人脈網路,也能提供其良好的決策參考,像市醫重新定位,同時能網羅台大、榮總等大醫院體系的醫生加入,其實就是靠著其過去的人脈關係形成的結果。

  前朝遺老不爽 幾與郝翻臉

  由於“九人小組”扮演極為重要的決策分量,相對地,相關局處首長僅為資訊及初期利弊得失提供的角色,重要性自然相對降低,所以才會衍生馬英九時代“前朝遺老”適應不良的情況,前衛生局長宋晏仁幾乎不留情面地與郝龍斌翻臉即是一例,因為在市醫重新定位過程中,宋晏仁的決策角色沒有了;街道家具的決策過程中,發展局長許志堅幾乎也是從媒體上得知市府的最後決策,心裡滋味當然不好受,郝龍斌深怕宋晏仁事件重演,最後不得不緊急召見慰勉一番。

  郝氏決策模式,明顯與馬英九時代不同,相關局處首長參與程度較低、決策透明度不夠,外界更無從得知市府的決策考量為何?所以才有市民反映“不知道郝龍斌在做什麼”,也因為郝龍斌主觀認定,決策未確定之前不宜對外公開,以免徒增推動的困擾,所以郝龍斌對外公開的決策會議大幅減少,外界當然不知道郝市府在做什麼。

  每一位首長都有其決策風格,外界不能以馬英九的標準來要求郝龍斌,不過在強調行銷的時代中,市府到底在做些什麼,市民有權利在第一時間知道,郝龍斌似乎可以調整一下腳步,多從市民知的角度去思考市政決策,相信仍大有可為。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