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俄羅斯的三次亮劍 開放是千年難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7 12:15:46  


  中評社香港4月7日電/環球時報日前刊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俄羅斯中亞研究室主任陸鋼的文章,全文轉載如下:

  在全球化的叢林裡,俄羅斯猶如一位獨行俠,如行雲流水般地揮洒著民族的意志,是那麼的自如,又是那麼令人匪夷所思,政治外交領域如此,經濟外貿領域也是如此。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俄羅斯三次亮劍,震撼了整個世界。一劍是切斷通往烏克蘭、白俄羅斯的天然氣輸送管道,為此歐洲人驚恐。第二劍是大膽批評美國外交政策,被不少媒體稱為與美國的“新冷戰”,讓整個世界都震驚。另一劍直指俄羅斯經商的外國人,規定外國人在2007年4月1日起退出零售業。事實很清楚,因為目前在俄從事零售生意的外國商人有100多萬,其中90%左右是中國人。於是,中國人開始詫異,俄羅斯怎麼了?中俄難道不是戰略伙伴嗎?

  當然是,但即使親兄弟也要明算賬。俄羅斯官員自有一番道理。一是整頓零售業混亂狀態,規范零售業秩序﹔二是為了給更多的俄羅斯人騰出就業的空位﹔三是清理外國從業人員隊伍,據說他們中間藏污納垢、違法犯罪和傳染病現象比比皆是。於是迫使他們卷鋪蓋走人變得順理成章了。國內專家也為俄的行為作了種種合理的解釋:或者是為了發展俄本土民生工業,減少對外國的依賴﹔或者說是為了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提高外國移民素質。

  然而,黑格爾有一句名言“凡是存在便是合理的”。中國公民在俄羅斯經商已經有十多個年頭了。這些勤勞的華商為飽嘗轉型之苦的俄羅斯帶來了廉價的日常生活用品,也為生活艱難的俄羅斯窮人帶來了希望。他們已經成為俄羅斯普通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們幫助了俄羅斯度過了那一段艱苦的歲月。正當這些中國商人期待著享受俄羅斯經濟繁榮的果實時,卻被告知可以打道回府了。此時此刻隻有“法”的意志,卻不知人間“情”為何物?

  俄羅斯的“禁商令”代表了一種執政理念,即俄羅斯利益至上。這本身沒有什麼可非議之處。問題在於,在當前全球化的時代,一個國家在貫徹民族意志、維護民族利益的同時,也要顧及周邊鄰國的切身感受﹔在接納鄰國公民的貢獻時,也要忍受他們的富裕,包容他們的過失。這才是一種真正的開放心態。但在“禁商令”這件事上,卻沒有看到這種開放心態。在俄堂而皇之地表明“禁商令”理由的背后,卻掩飾著它心理上的矛盾和保守。產生這種心態的原因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與俄羅斯文明近千年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

  “有時候是個奇怪的國家”

  縱觀俄羅斯文明的整體發展,可以發現它有三種特性在不同的時空中交互發揮著作用,構成了俄羅斯文明的主要特質,這就是俄羅斯文明的地緣性、宗教性和民族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