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解決中日矛盾 中國還需要軟實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1 09:07:13  


莫邦富認為,2018年,中國國力超越日本,到時候兩國發言的“話語權”就會完全調轉過來了。(中評記者攝)
  中評社東京4月11日電(記者 陳慶祥 黃曉南)如何提升中國的軟實力,成為中國政界和學術界近期討論的重要課題。著名旅日華人作家、經濟評論家莫邦富認為,重建中國的文化大國地位、建立中國人的良好形象,都是體現中國軟實力的重要環節。

  所謂軟實力,主要是指一個國家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認同力、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吸引力、基本路線和發展戰略的執行力、國民的凝聚力、民族的創造力、文化的感召力以及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等。

  莫邦富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認為,中國要實現大國振興,提升軟實力非常重要。他引用早稻田大學一位教授提出一個的觀點:中國在歷史上打過不少仗,有勝仗,有敗仗,但是中國永遠是為別國所尊敬的──因為她一直是文化大國。但是,在甲午戰爭之後,中國不單打了敗仗,而且是從文化大國的寶座上摔了下來,再沒有上去過。中國要再度贏得尊敬,經濟實力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重建文化大國的地位。

  他指出,在外國人眼裏,中國人難免有點“暴發戶”的形象,因此國人更注重形象,就算是很小的細節都要注意到。而媒體作為形象的代表,也更要注意,他以央視主持人白岩松訪問日本藝人栗原小卷的節目為例,他認為,白岩松在節目上說栗原 “一直因為要從事表演而選擇了單身”,又問栗原“重新做選擇的話,還會選擇電影表演還是會選擇家庭或者是婚姻”,對於注著隱私的日本人來說,不應該問這種問題。

  莫邦富認為,中國的媒體應更多關注別國的民間。他說,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中國媒體關注的更多是日本的高官,而較少跑到民間去。他說,這是很不足的。

  他強調說,中國要改變自己的形象,要擁有“軟實力”,中國的政府、官員,以至老百姓,都有責任。

  莫邦富指出,日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國家──一個“只承認強者”的國家。他在一九九八時就提出一個說法:今後二十年,中日關係不會好。為什麼不說三十年、四十年,而說二十年?因為他預計,到了二零一八年,中國的國力,就會趕上日本,到時候兩國發言的“話語權”就會完全調轉過來了。

  他說,日本在二戰中敗給美國後,日本國民見識到駐日美軍的陣容和裝備,看到美國士兵從吉普車上給他們拋下巧克力之後,他們不單沒有反抗美國和美軍,反而怪責自己的政府,為什麼“那麼笨”,竟敢和一個比自己強大那麼多的國家打仗!

  莫邦富解釋,以上的例子,就說明了日本“只承認強者”的特性。你不是強者的話,和日本談什麼也沒用;若你是強者,還須拿得出巧克力──即“軟實力”──才行。   


    相關專題: 溫家寳總理訪韓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