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6日“戰爭大限”成虛驚 美伊到底怕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2 10:07:08  


美海軍部署在波斯灣地區伊朗附近海域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斯坦尼斯”號在4日已經返回阿拉伯海北部海域。
  中評社香港4月12日電/整個3月,滿世界都在吵吵4月6日美國將發動針對伊朗的戰爭。此消息的始作俑者是以色列媒體,消息來源直指俄羅斯情報部門。 

  於是乎,美國、歐洲的各大媒體也競相炒作這一新聞。俄羅斯有的媒體更是添油加醋,驚呼第三次世界大戰將由這場戰爭而引發。然而,4月6日平靜地成為過去,伊朗戰爭連影子也沒有出現。看來這僅僅是新聞媒體給人們帶來的又一場虛驚而已。 

  中國青年報刊載分析文章說,倘若由此便下結論說“伊朗戰爭不可能爆發”,那就有幾分武斷了。無論從“文明衝突論”還是“利益衝突論”的角度說,美國與伊朗都是一對不可調和的“冤家”,起碼自1979年以來便是如此。儘管美國政府和軍方領導人公開聲稱從來沒有攻打伊朗的戰爭計劃,但並沒有多少人相信此說。從美、伊雙方的軍事力量看,美國顯然佔有壓倒性的絕對優勢,贏得戰爭的能力是不用懷疑的。美國戰略的需求,決定了逼迫伊朗就範是美國一項重要的戰略目標。 

  伊朗方面,由於歷史、文化、宗教,以及現實因素的影響,決定了在事關伊朗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這樣一些“性命攸關”的原則問題上,不可能做出根本性的退讓。由此可以斷定,伊朗與美國之間矛盾調和的餘地即使存在,也不會太多。因此,美國使用武力解決伊朗問題的可能性是始終存在的。 

  文章指出,美國不愁贏得戰爭,愁的是戰爭結束以後怎麼辦。現實的教訓是明擺著的,並且還看不到終結的跡象。一個阿富汗,一個伊拉克,戰爭或主要戰事都僅持續了幾十天,然而阿富汗的5年後、伊拉克的3年後,局勢更為混亂,社會更為動盪,兩地共有18萬美軍深陷泥潭而不能脫身,令美國領導人頭痛不已。 

  伊朗的國土面積更大,人口更多,經濟實力也比較雄厚,軍事實力遠高於伊拉克當年的政府軍。美軍貿然進入,要留多少駐軍方能保住戰爭成果?又要用多少年方能全身而退?這些難解的算術題,才是美國裹足不前的主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