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曾蔭權新政第一步:理順架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4 10:17:37  


  中評社香港5月4日/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特區政府由今年七月一日第三屆特首任期開始,將會由現時的三司十一局重組、擴大為三司十二局。這是回歸十年繼高官問責制之後,政府在架構和運作上又一項比較重大的改動。

  在第三屆特首的“競選宣言”中,曾蔭權曾經提出“十大關係”和“五項主題”,五項主題包括:進步發展觀、創造就業助扶貧、提升生活質素、優化人口結構及推動民主發展,顯而易見,架構重組與這五項主題是緊密相連的。其中,如“進步發展觀”提出要加快基礎工程建設特別是跨境建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航運物流中心、旅遊中心以及航空樞紐的地位,全方位與內地省市建立緊密聯繫以及維持國際聯繫,還有發展與保育適當平衡等,這些工作,現有的十一局可以說“都管都不管”,很難明確說是哪一個局的專責。如果曾蔭權真要落實他的“進步發展觀”,增設一個發展局就是不可避免之舉。而從長遠發展來看,設立統籌兼顧、視野比較開闊的發展局顯然有其實際需要,興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灣仔繞道以及添馬艦新政府總部出現激烈爭議,以至眼前的天星碼頭、皇后碼頭拆卸重置訴求,在十年、二十年前的香港社會都是不會出現的事。這些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如果得不到較好解決,不但發展速度會拖慢,對構建和諧社會也並無好處。新成立的發展局肯定不會“吃閒飯”。

  除增設發展局外,其餘多個局的重組,顯然也與落實特首施政理念和回應社會訴求有關。如環保獨立成局,負責環境、可持續發展與能源,是因為改善居住環境和提供優質生活已成為現今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元素,過去本港對這方面重視不足,成立環境局是“補白”之作。

  同樣,將社會福利從原有的衛生福利及食物局抽出,併入勞工局,亦屬“理順關係”的必要調整。一來,原有的衛福局體積過於龐大,未來醫療衛生及食物安全的重要性只會有增無減,醫療融資的解決已不能再拖,食物安全問題幾乎無日無之,周一嶽再“七手八臂”也必窮於應付。而勞工特別是基層勞工的就業、生活問題,與綜援等福利措施掛鈎,而扶貧已成為曾蔭權未來施政的重點之一,因此兩局重組十分合理,有利幾方面都能更好施政。

  社論指出,然而,重組也不是都這麼合情合理、順理成章的,其中最令人摸不著頭腦的要算交通運輸與房屋合為一局;兩者在政策制訂以至管理運作上不是同一回事,何況運輸範疇包括海、陸、空交通以及物流幾大項,擔子之重可想而知,但為何把此二者放在同一個局?曾蔭權的解釋卻恰恰相反,說是從局長的工作量出發,難道運輸及房屋局長的工作其實很清閒?

  眼前架構調整只是“序幕”,未來公布司局長人選才是“戲肉”。架構重組要害在理順關係,人選名單關鍵則在同心同德。希望第三屆特區政府在曾蔭權領導下,組建一個高效、齊心、有抱負的好班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