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報:先上網再戰鬥 互聯網改變了現代戰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8 10:54:18  


美軍網路作戰平臺。(資料圖)
  新華網專稿:伊拉克戰爭中,網路已成為交戰各方重要的平臺,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美軍竟被對手搶佔了先機,抵抗分子有效地利用了網路組織軍事行動,傳播抵抗技術。

  先上網 再戰鬥 

  德國《時代》週報4月19日一期文章: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網路中心戰”就成為了西方軍隊的主旋律。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描繪的理想是:一名留著大鬍子的特種兵騎馬在興都庫什山脈執行偵察任務,他用鐳射定位儀確定敵人的位置,在馬背上將目標資料發送到衛星,衛星再從太空將資料傳輸至空軍指揮中心,隨後B-52轟炸機投下精確制導炸彈。據說在“網路中心戰”中,戰鬥部隊可以跨國境跨兵種地銜接在一起。 

  在2001年的互聯網熱潮中,許多企業沒有贏利,投資泡沫破碎,新市場一蹶不振。與之類似,今天事實證明,新的“高技術部隊”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也沒有能力打贏戰爭。不過,當市場在互聯網2.0的旗幟下贏利時,戰場上也出現了新動向:通過網路指揮戰爭早已不再是將軍的特權。戰場上的美國軍人可以登錄自己的互聯網平臺,戰場指揮官正在構建類似YouTube的網路平臺。就像YouTube的用戶可以決定在互聯網上發佈什麼內容的影片一樣,戰士也可以在網上制訂戰鬥方案。 

  軍人的交流平臺 

  美國陸軍的“連隊指揮”網站就是一個例子。該網站是4名上尉在2000年為線上討論實際問題而建立的。此舉既未獲得上級批准,也沒有得到財政援助。今天,該網站有6200名註冊用戶。運營者稱,近半數現役連長在利用這一網站。 

  軍人在網站上發佈自己的照片、簡歷等個人資料,討論日常工作中的難題:比如士兵在巡邏時是否有必要攜帶用於包紮大
傷口的器具,部隊中有人死亡後應履行哪些行政步驟等。網站創始人之一皮特•基爾納說:“通過網上交流學到的經驗確實在影響戰爭指揮。” 

  網站的最新舉措是提供網路視頻下載:現在,被派往伊拉克或阿富汗的連長可在途中用iPod看自己的前任對戰場情況的介紹。駐伊美軍意識到這類網站的潛力,在內部網建立了類似的網站。 

  其他方案也採取了類似思路。駐伊拉克的一些部隊開始在地圖軟體“穀歌地球”上標注與他們建立聯繫的地方要人,以便後續換防部隊查閱。這樣一來,軟體使用者同時也參與了系統的開發設計。這種趨勢的結果是,在嚴格的軍隊等級制度中,行動的主導權和創新權在向下推移。 

  武裝分子占先機 

  不過,敵人在這方面搶佔了先機。記者邁克爾•韋爾在伊拉克向抵抗分子詢問,他們是如何組織在一起的。一名蒙面的採訪對象告訴他:“在費盧傑,抵抗由5到7人的小團夥發動,沒有上級下命令,沒有戰略。這些團夥策劃簡單的炸彈襲擊,攻擊敵人,然後逃跑。”這類自行組建的團夥利用網路組織軍事行動。

  肖恩•威德中校在巴格達負責偵察工作,他說:“互聯網改變了戰爭的性質。學會製造炸彈的人可以將製造方法上傳到互聯網,迅速將這種技術提供給他人使用。”結果,殺人技術在世界各大戰場之間交流。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發生的襲擊,無論品質上還是數量上都呈上升趨勢,這些襲擊由下層迅速組建的好戰組織發動。 

  現代資訊技術和現代戰爭的另一個共同點在此得以體現:自主管理內容的能力。“維琪百科”是一部線上百科全書,用戶在查閱的同時又不斷對其進行改進。抵抗分子也一直在以這種方式擴展並詳細說明抵抗戰術。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陣亡的美軍大多是被所謂的“簡易爆炸裝置”奪走性命的。在2006年的前11個月裏,發生在阿富汗的“簡易爆炸裝置”襲擊增至1297次,2005年同期僅為530次。 

  上世紀90年代,“基地”組織成員編纂了《聖戰百科全書》,內容包括製造炸彈、小型武器和地雷的方法,偵察、破壞、審訊的技巧。這部多卷本百科全書保密了很久,現在卻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 

  現在,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軍隊可能會被敵人打敗,而敵人的適應能力、效率和創新精神歸根結底基於美國發明的互聯網。這真是歷史的諷刺。(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