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總統跟中國頗有淵源 曾多次訪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0 15:27:23  


  中評社香港5月10日電/剛當選法國總統的人民運動聯盟主席薩科齊,現正在馬爾他避靜,為即將推行的改革做準備。法國人民期望改變,選出標榜改革內政的薩科齊為總統,雖然傳統總統主外交,總理主內政,但估計執政初期薩科齊仍以內政為重,不會大幅度改變外交政策。他個人較為親美,長遠而言現時緊張的法美關系應有所改善;他跟中國也頗有淵源,相信兩國良好關系有望維持。

  亞洲時報報道,薩科齊將於5月17日就職,不足一個月後,即6月10日至17日,法國將舉行議會選舉,人民運動聯盟如果不能贏得議會選舉,薩科齊的施政將面臨嚴重掣肘,內政改革難以推行。

  在選舉中落敗的社會黨正積極消除內部的分裂,集中精力應付6月的議會選舉。中間派候選人貝魯已經徹底與右派決裂,因此社會黨希望能爭取到貝魯的支援,共同爭取議會選舉的勝利,對薩科齊而言,這肯定是一場硬仗。

  就算人民運動聯盟成功控制議會,薩科齊的改革仍會遇到很大阻力。他承諾放鬆每周工作35小時的規定,通過增加工作時間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並增加民收入;法國的失業率高達8%,失業問題是選民最關心的議題之一,薩科齊承諾上台後推行更有彈性的勞工合同。勢力龐大的工會定會阻止政府推行這兩項改革,去年《首次雇傭條例》雖然獲議會通過,但大學生率先反對,其後工會號召全國示威罷工,政府最後被迫撤回。

  法國政府正面對嚴重的債務問題,佔國內生總值超過歐盟規定的60%上限,政府每年須為債務支付410億歐元的還款及利息,拖累國民經濟。薩科齊承諾在5年內將公共債務減低至佔國內生總值60%,這意味要嚴格控制公共開支,甚至有需要裁減公務員數目,或會引致公務員團體反對。

  法國的族群矛盾嚴峻,薩科齊在競選時承諾選擇性地接受新移民,吸納有工作能力的,對需要依賴社會福利的人士設置關卡,他的移民政策在國內引起激烈爭論,估計實施過程將遇到重大阻力。

  今次大選中雖然有53%選民以選票支持改革,但改革所帶來的陣痛並非人人能夠抵受,加上反對派施壓,薩科齊改革的道路崎嶇不平。有分析指他面對的局面跟70年代英國首相戴卓爾人上台時十分相似,她以強硬手段推行改革,現時回看她的政策可謂挽救了英國,但當時卻遭到嚴厲批評,迫使她狼狽落台。

  比較之下,法國的外交問題並非那麼迫切。今年6月初薩爾科齊將會出席“八國峰會”,屆時國際社會將有機會更加了解他的外交理念。據報他已擬定了出訪計劃,將首先訪問鄰國德國與比利時,然後是非洲與美國,中國將是他出訪的第五站。

  傳媒較為關心薩科齊如何處理法美及法中關系。法美關系在希拉克統治12年期間走進了低谷,薩科齊是高調的親美派,他不但支持伊拉克戰爭,跟總統布什更有私人交情,這有助改善法美關系。希拉克推祟多極世界,極力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薩科齊未就此課題表態,但法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他作為總統將難以迴避對國際大事如伊核、朝核、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中東和平進程等表態,薩科齊會否在這些問題上一面倒傾向美國,對國際政治將起著舉足輕重影響。

  跟法美關系相反,法中關系在過去10年是黃金時期。希拉克熱愛中國,原來薩科齊也曾經兩次訪問中國,第一次於1991年,第二次於1995年薩科齊與希拉克交惡被排擠仕途掉進谷底時。據悉,薩科齊一向非常感激中國在自己落難時還主動邀請訪問,故競選期間對手羅雅爾和貝魯都讚成抵制2008奧運,以“懲罰”北京處理達爾富爾問題的態度,只有薩科齊反對這種言論,表示會支援2008奧運,還會派出更多法國運動員到北京參與比賽。

  雖然薩科齊與中國頗有淵源,但熱愛中國的程度不及希拉克,中國正積極爭取歐盟撤銷對華軍事禁運,但分析認為薩科齊不會仿效希拉克,協助中國進行遊說,相信這問題仍會停留於膠著狀態。

  法國人民透過選票表達了意願,打著鮮明改革旗號的薩科齊晉身總統府,且看他能否帶領法國走出困境,並在改革內政之餘,也維持不俗的外交成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