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扁7年換6任院長 僅為“布局選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3 09:53:12  


  中評社香港5月13日電/蘇貞昌在民進黨初選落敗後,昨天正式宣佈辭任“行政院”院長,引起台灣島內不少迴響。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題為“和解共生應該是張俊雄最重要的一課”的社論,感嘆沒想到,走過七年,竟回到原點!蘇貞昌請辭獲准,傳海基會董事長也是不分區立委的張俊雄將回鍋出任“行政院”院長。張俊雄早在政黨輪替那一年,即出任”行政院”院長,他在扁連會同時,宣布停建核四,打了連戰一巴掌,也打出七年不平靜的朝野關係。 

  社論指出,儘管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稱許蘇貞昌請辭,稱讓陳水扁掌握布局制高點。講白了,就是要讓民進黨參選人產生後,還特地在綠天王面前公開宣示“我不跛腳”的陳水扁,繼續為民進黨布二○○八的局,呂秀蓮講得最直接:“更換‘行政院’院長,就是證明‘總統’沒有跛腳。”民進黨這麼有戰鬥力的政黨,卻受制於陳水扁而不可自拔,另人難以想像。即使如此,此際此局布此老棋,是不是高招?實在有待商榷。 
  
  民進黨在初選之後,黨員得票最高的謝長廷一出爐,其他參選天王紛紛表態退選,形式上立即團結,實質上卻暗潮洶湧。落選人身為黨主席的游錫堃,在黨內批判應該下台的聲浪中,不但連請辭的動作都無,甚至更進一步要持續推動“正常‘國家’決議文”,完全無視他若還在這個職務上,得為不贊成廢除“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謝長廷抬轎;游錫堃言行舉措若此,謝長廷這個轎豈不坐得膽戰心驚? 
  
  社論分析,相反的,預期應贏未勝的蘇貞昌,在第一時間宣布退選,維繫黨內團結,獲得一致好評之際,卻宣布請辭,而陳水扁竟又批准;套一句民進黨人自己的話,蘇請辭為旁人著想,“為什麼接受?我也很想知道。” 
  
  民進黨內有個說法,更換閣揆是出於謝長廷因應未來大選挑戰的要求,果若如此,那就更可議。初選熾烈,殆無疑義,過程中謝長廷委實也受傷,但蘇貞昌終究在最短時間表現誠意,既退選也表達全力襄助黨的提名人,沒讓可能的裂痕擴大,謝長廷的政治特質最為人稱道者,不外是和解與包容,他能容得下每天出狀況的黨主席,何以就容不下蘇貞昌? 
  
  社論指出,距離接下來的“立委”與“總統”大選,還不到一年時間,在這段朝野進行選戰肉搏的期間,台灣家最需要的就是在選舉之外,維持一定程度的安定和基本運轉;此際更易“閣揆”,再次進入動盪期,是否妥適?不要忘記,“行政院”院長不是民進黨的幕僚長,“行政院”院長是台灣最高行政首長,“行政院”院長的存在不是為了民進黨的勝選,而是為了全民。 

  很遺憾,扁執政七年,換了六任“行政院”院長,無一不從政治利益與選舉布局考量,為了布局所以“行政院”院長可以讓游、謝、蘇輪流當,游才剛上手就下台換上謝,謝的椅子還沒坐熱就換上蘇,為的只是陳水扁自以為是的要讓各天王“取得公平的起跑點”;“總統府”秘書長成為黨內權力分配的疏洪道,“行政院”院長”則成為民進黨的選舉工具,民進黨自以為聰明,殊不知這正是七年政局不得安寧的主因。 

  社論表示,任命”行政院”院長是“總統”的人事權,陳水扁站在什麼高度思考手中大權,外人或許難以置喙,但他的高度,肯定不該只是“布局選舉”。就因為陳水扁永遠只考量政治利害,每一位上任的”行政院”院長,都是政治利害下的產物,理應中立思考台灣發展全局的”行政院”院長,勢無可免地成為配合政黨利益和“總統”意志的資源分配者;在這種狀況下,面對“立法院”監督,必然碰上在野黨嚴厲的批判與制衡,成為箭靶子。
 
  七年前,堪稱“立院大老”的張俊雄,即親身體驗此中之苦。到現在,他宣布核四停建造成七年朝野抗爭的導火線,也讓他成為政黨輪替後,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最低的”行政院”院長;這個決定是出於他的意思、還是扁的意志?張俊雄隱忍七年不願公開謎團。此番重出江湖,算是扁還他一個公道,但是,他若還只能是一位配合民進黨選舉需要的”行政院”院長,過去他承受的苦,只會反覆重現,而台灣社會同樣不可能因為這個重大人事案而得到安靜。和解共生,不該只是謝長廷的政見,就從這一刻開始,應該是張俊雄重回“行政院”,最重要的一課。 

  社論最後指出,台灣白走了七年的路,陳水扁費這麼大的力氣,陪上全家深陷弊案的苦,若還體會不了“戰鬥換不了和解”的道理,不只陳水扁、張俊雄,更重要的,台灣,還要繼續吃苦。而這正是我們最不願見到的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