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海外華人入鄉隨俗有所鑒別 切忌依樣畫葫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5 13:37:31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一個從小吮吸母文化長大的人,一旦來到異國他鄉,往往會遭遇“文化衝擊” (Culture Shock),有人更生動地譯為“文化休克”。這種不適應所在地文化、懷念故國文化的現象,就是鄉愁。為了排遣深深的鄉思、儘快適應和融入新的環境,大多數人都採取了入鄉隨俗的積極態度。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但是外國文化並不是絕對完美的,更不都是適合於自己的,所以入鄉隨俗應該有所鑒別。特別是驟然來到西方發達國家,感覺一切都好,於是生吞活剝地依樣畫葫蘆,希望快速融入當地社會,這種饑不擇食、照單全收的態度,往往容易出問題。而中西文化的不同在倫理道德方面體現得尤為明顯,尤其需要我們注意。

  要不要找“臨時伴侶”?

  很多年以前,我擔任法國奧爾塞地區中國留法學生和學者聯誼會的副主席時,為了便於工作,就住在聯誼會內。每當夜間、週末和節假日,那兒總是聚滿了眾多的年輕學子,喝茶、聊天、打牌、看電視、閱讀國內報紙雜誌,很是熱鬧。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女訪問學者敍述了她的一次遭遇。那是她在一次喝咖啡的時候,有一位法國同事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要給她介紹一位男友,這使她大為驚訝,因為研究室的同事們都知道她已經結婚,而她日夜思念的周歲兒子的照片也一直擺放在她的辦公桌上。所以她滿臉不解地問道:“你不知道我已經結婚並且有孩子了嗎?”這下輪到那位法國同事驚訝了,反過來問她:“他們不是沒跟你一起來法國嗎?你們不是已經分居好幾個月了嗎?你目前不是正孤身一人生活在法國、而且還要單身孤居一年半載嗎?”這位女學者說,她對那段談話印象非常深刻。 

  事實上,在法國人眼裏,長期分居兩地的夫妻各自在外面找一個臨時伴侶似乎是常有的事。在法國,參加某些社會活動,例如出席各種晚宴、參觀藝術展覽或觀賞歌劇音樂會,沒有異性相伴而獨自前往是難以想像的,這正如這位女學者難以想像會有人給她介紹男朋友一樣。不少法國女性在沒有男伴的情況下,寧願放棄或拒絕一些邀請,以避免無趣和尷尬。這也是東西方文化差異帶來的思維方式的不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