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海外華人入鄉隨俗有所鑒別 切忌依樣畫葫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5 13:37:31  



  女兒能狀告父親嗎?

  在西方,父母和子女之間、長輩和晚輩之間的關係也不是中國人所習慣的那樣。記得有一次,法國某報報導了一位元父親開車肇事,致使作為乘客的女兒受傷,這位女兒就上法院狀告其父的事件。我相信,這要是發生在中國,按照中國的傳統倫理道德,這位女兒非受到全社會的譴責不可。可是在法國,要是女兒不把父親告倒,就別想從保險公司拿到一分錢的賠償。所以,當地民眾都理解和同情這位女兒。

  因此,由於歷史傳統、文化習俗和民族性的不同,在法國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對中國人未必合適。有人認為,所謂道德標準,是當時當地社會約定俗成的一種規範。既然生活在這個環境裏,當然應該入鄉隨俗地按照當地的規範生活,否則必定會招致不少煩惱或者自尋苦惱。比方說習慣了左邊行駛車輛的人,如英國人或澳洲人,一旦來到交通規則靠右行駛的地方,如美國、加拿大和法國,如果仍然我行我素、一意孤行地往左邊開,那麼不是被員警開罰單,就必然是麻煩不斷、造成天下大亂,甚至頭破血流、車毀人亡。

  “婚外情”能解決問題嗎?

  道德標準不能獨立於社會制度之外。有不少華人認為,作為中國人,洋裝雖然穿在身,可心還是中國心,雖然入鄉隨俗求得了一時的方便,可這樣做並不意味著會永遠快樂。比如,有人跟我說,某些浪漫的法國人習慣地認為愛情和婚姻是可以分離的,他們視婚外戀為正常婚姻生活的有益補充。這種所謂妻子和情人可以兼得的雙軌制,甚至還是某些人追逐的理想生活模式。可作為東方人,我們是在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文化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誰能做到與過去一刀兩斷呢?誰能完全接受和適應這種習俗?

  對此,我個人認為,大多數法國人也並不認為婚外情是對的,他們只是抱著比較寬容的態度去對待而已。我聽說過有一位女學生,她已經羅敷有夫,但是丈夫的簽證一直辦不下來,孤身面對異國他鄉的寂寞和彷徨,再加上生活、學習和精神方面的種種壓力,促使她和另一位使君有婦的老同學組成了一個“臨時家庭”。雖然因此相互間有了照應,節省了不少的開支,也解決了不少實際困難,但她私下告訴過我,種種內心的不安、良心的譴責甚至鞭撻,有時會像驚濤駭浪般衝擊她平靜的心境。特別是在收到家信的時候,對丈夫和孩子的愧疚感和負罪感,時時折磨她的良知。不久後,他們雙方的配偶都先後來到了法國,彼此不留痕跡地散了夥,一切都歸於平靜,現在他們都已經學成回國了。但是現代資訊如此發達,一旦這樣的事情被發現,往往會造成家庭破裂,至少也會造成很深的心理裂痕。

  的確,東西方社會在道德倫理方面的差異有很多。對於海外華人來說,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入鄉隨俗是必要的,但是在觀察、學習和吸收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切忌學了別人的糟粕,丟了自己的精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