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有人看衰謝:輸給郝龍斌的人,怎麼可能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7 14:10:12  


  中評社香港5月17日電/對陳水扁而言,既然謝長廷都“示意”了,如果“不換”,容易給外界“對抗”之感,是不好的;陳水扁的動作很清楚地對謝長廷表了態,謝陣營為避免想要“整碗捧去”的“企圖”被持續“渲染”,於是也有了謝陣營“立委”出面消毒:“‘內閣’人事尊重‘總統’安排”。  
 
  最新一期《新新聞》報道,“這是一個令人意外的結果,連總統都感到意外。”民進黨初選,原本被看好的蘇貞昌“意外”崩盤後,民進黨其實並未如表面地“大團結”,反而進入更精密的權力算計中。 

  可能是後扁時代的最後一次更換“閣揆”,連“半退休”的海基會董事長張俊雄這“救援投手”都被臨時叫上場,就知道戰況有多慘烈。 

  在深綠選民對民進黨不能分裂的“深深期盼”中,天王們不是不鬥,是躲起來鬥,如今表面上啟動的可能是最後一次“內閣”改組,映照的其實是扁謝蘇腥風血雨。本來,蘇和扁都沒想到初選會輸,即便選前一個禮拜做出來的民調其實和選舉結果一樣,他們卻“不相信”。但選舉結果是鐵的事實,不認都不行,於是蘇貞昌宣布退選,雖然當時陣營內部對去留有不同意見,最後整體體認“勢不可為”下,還是接受蘇貞昌的抉擇。 

  下定退選時,其實也對是否續留“閣揆”做過評估,“行政院”高層說:“說沒想過,那那個人是笨蛋。”祇是,最後決定“退而不辭”,一來避免第一時間坐實帶職參選、黨政不分的指控;再次,“行政院”高層表示:“‘行政院長’這職位不是可以意氣用事、率性而為的。”而且,“不應同一時間將問題爆開。”第三,雖因眼前“勢不可為”退選,但之後猶有可為。當時的狀況,近蘇人士說,其實也評估“人家不敢太過分。” 

  沒想到,對手攻勢卻來得那麼快、那麼猛。蘇陣營對謝長廷陣營初選過程“先把對手打得遍體鱗傷,再獲利了結”的作為仍在氣憤中,就傳來謝陣營希望讓“他的人”前代理高雄市長葉菊蘭、前“勞委會”主委李應元入閣的訊息。 

  初選後期,扁蘇因為合作兩人“很好”,於是,當陳水扁“告知”蘇貞昌,有來自謝長廷方面的“期望”後,蘇貞昌開始思考。 

  不錯了!蘇貞昌帶職參選卻未身敗名裂 

  五月五日才敗選,隔天(周日)到周四(五月十日)就開始考慮辭職的問題,蘇貞昌想了很多。原本認為把施政做好就是輔選的利器,但近蘇人士說:“也許『有人』覺得,你沒投入多少心力在輔選上,態度上可能被『挑毛病』;且若重大政策產生不一致的地方,人家會說『你是不是故意不配合』。”另一蘇營人士則表示,這些狀況,“有一次就會有第二次。”“行政院”高層則言明,蘇貞昌很清楚,未來“不好做”。 

  此外,經過初選一役後,蘇陣營確實也對“行政院長”職務有了不一樣的考量,“行政院”高層若有所思:“要累積能量,不見得要靠現實的權力或資源。”該人士指出,此次帶職參選,讓他們感覺到“是很大的失策”、“沒預料到這麼嚴酷。”他們想起,蘇貞昌在台北縣選連任時,正好陳水扁要挑選二○○四年副手,當時蘇貞昌支持度遙遙領先其他天王們;後來聲望最高的時候,還是擔任黨主席敗選請辭的時候。再想想歷任“行政院長”,不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沒有身敗名裂就不錯了。”而且,“你看看小布希,原來民調八○%,後來祇有三○%,『愈做愈落鬚』。”“行政院”高層表示:“要在有權力、資源的位子上累積聲望,沒那麼容易。”而“政治人物需要的是聲望。” 

  既然有人有“意見”,又“動輒得咎”,且時間上,“再拖,剩不到一年,祇留六、七、八個月就走人更是四不像。”“行政院”高層指出,蘇貞昌就與陳水扁“討論”。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