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有人看衰謝:輸給郝龍斌的人,怎麼可能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7 14:10:12  



  消毒說!謝長廷不會對“內閣”人事有意見 

  該人士表示,整個過程真的是“討論”,例如蘇貞昌會問陳水扁:“我這個位子到底應該怎樣,‘總統’有什麼看法?”並不是“單方面地、片面地”“報告,我想離開。”陳水扁從頭到尾也沒有要蘇貞昌走的意思;另據指出,整個討論的過程,其實有好幾個方案,其中包括“副手”,以及其他人事配套。 

  扁、蘇二人在周四中午會面後,扁更清楚蘇的意向,在“充分溝通、彼此體諒、最後有共識”下,扁表達了“惋惜”,接著,就著手“內閣”人事布局,迎接後扁時代來自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的第一回合叫陣。 

  對陳水扁而言,既然謝長廷都“示意”了,如果“不換”,容易給外界“對抗”之感,是不好的;但他也沒想就此“遂”了謝長廷心願,“換,但是換自己人。”這就是為什麼“內閣”改組,但重要班底都是扁系人馬,原來謝長廷想送進去的葉菊蘭、李應元沒搶到“樞紐”位置,李應元反而回謝長廷選舉陣營“掌戰旗”。陳水扁的動作很清楚地對謝長廷表了態,謝陣營也知道事情不如預期,為避免想要“整碗捧去”的“企圖”被持續“渲染”,於是也有了謝陣營“立委”出面消毒:“人事尊重扁安排”“謝長廷不會對人事有太多意見。” 

  扁、謝、蘇內鬥至此,就差沒撕破臉;過程中,因為扁蘇初選時的“革命情感”,甚至還有走向扁蘇暗合抗衡謝長廷的走向。 

  以此粗分兩大陣營,彼此都看對方不順眼。反謝者並不看好謝長廷會贏得二○○八年“總統”大選,因為,謝長廷初選雖拿六萬多票,“但大選要的是六百萬票(比喻)”,“一個在台北市選市長時,得票比扁當時選市長時三分天下還低,甚至還輸郝龍斌的人,怎麼可能贏。”在他們眼中,謝長廷選完台北市長的人氣,不過是民進黨當時為了不讓北高選舉感覺難看給的“安慰獎”罷了。 

  無心合!謝選擇全軍殲滅是司馬昭之心 

  但是,謝長廷方面可不必就此思考,既然初選贏了,要朝大選邁進,就得布局;誰說布局一定要“兼善天下”,反謝的蘇新陣營就深刻感受到步步進逼。 

  一則,“立委”初選中,新系與謝系對決的三個指標戰區中,北市的蕭美琴對王世堅;北縣的林淑芬對黃劍輝;中縣的簡肇棟對謝欣霓,“謝陣營並沒有要讓的味道”,黨政核心表示:“候選人要收編,通常會叫自己的人退選,但有嗎?” 

  此外,謝長廷勝選後,帶著葉菊蘭和李應元到處謝票、到處“串”,這在蘇新人馬眼裡看來很不是滋味,尤其是選前從蘇“內閣”團隊“投奔”謝陣營的李應元,謝長廷走到哪裡都帶著他,對蘇新聯來說不無“示威”的意思,“也不是一個有心想合的人會有的舉措。”近蘇人士這樣表示。 

  再說,黨政核心認為,與馬英九得“求”王金平不同,王金平的權力來源靠自己,不源自馬,但蘇貞昌“行政院長”是由“總統”任命的;且蘇系又弱、新潮流目前“涓滴細流”,種種情勢,他們也不認為謝會真的想合。近蘇人士表示,對謝長廷而言,“全軍殲滅”也是一種選擇。 

  謝的“全軍殲滅”對蘇新陣營而言是“司馬昭之心”,蘇新陣營領頭的蘇貞昌也深感,既然“野台戲唱久了,到國家劇院去唱不好”,那不然大家就“回景崗山打游擊戰吧!” 

  放空中!短暫沉潛以待適當時機再出面 

  不再與謝長廷正面纏鬥,放扁去牽制謝,蘇貞昌樂得“放空”,近蘇人士說,“全世界的道理,不選的人最大,祇有人來求我,沒有我去求人。” 

  高層另指出:“蘇貞昌不是告老還鄉,他心沒有死。”該人士表示,短期內,蘇貞昌會先去謝票,“這片天地這麼大,一個人也跑不完,且『有一些原支持我的人,我的對手不一定能整合他』。”何況,“我經營我的天地,若最後是討價還價、扯你後腿,當然是製造矛盾;如果是幫你站台,反而是力量的相加。” 

  政院高層強調,蘇也許短暫地沉潛、進修、休息,但是“該經營的還是要經營”,等到人家需要的時候就出面,“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他說,“有機會,跳出來;沒機會,那是天意,沒啥好抱怨的。” 

  另一蘇核心則認為,民進黨的第二接班梯隊尚未浮現,“二○一二年看起來還是蘇、謝”;當然,“官司”也是不可預期的,“萬一謝長廷有事…”雖不那麼寄望,但又好像不完全沒機會,近蘇人士說:“政治是千變萬化的。” 

  從野台戲演到國家劇院,自游擊戰打到正規軍,民進黨選後哪有大團結,根本是殊死鬥。眼前,扁謝互將,蘇貞昌先帶隊一旁養精蓄銳;下一回合,馬上登場。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