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未經公開程式,銀行無權收“加急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3 17:47:40  


  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營業網點近日推出了一項“業務辦理加急”服務專案,顧客出50元加急費就無需排隊,提前辦理業務。但是,這一新舉措引起了其他一些排隊者的不滿。(昨日《新聞晨報》)
  
  新京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在很多人看來,該銀行此舉著實有些“趁火打劫”的味道,但是,銀行對“插隊”收取費用的根源在於銀行網點排長隊的問題,因此在判斷對錯與責任之前,首先需要對問題的根源進行分析。
  
  導致排長隊問題的原因有內外部兩個方面:從外部來看,股市投資持續火爆,大量資金從銀行向資本市場轉移,而央行實施的加息措施,這些都讓老百姓的存款帳戶出現轉賬或活期轉定期、定期延長等業務。而從銀行內部來看,則主要體現在商業銀行對櫃面業務激增的應對措施不及時,自身效率挖潛不到位。
  
  顯然,在內外部、主客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銀行排長隊的問題在短期內很難獲得根本性的破解。因此,在這一客觀現實情況下,對於部分急於趕時間的客戶而言,為了提前辦理業務是寧願付出一定費用的。從這一出發點看來,銀行對此開闢收費的VIP通道似乎有合理性。
  
  社論指出,但是需要強調的是,這一結論絕非意味著銀行可以任意借助排長隊而大發橫財。費用收取亦須有道,否則商業銀行大可只開一個視窗,任由長龍大排,然後每人收取若干加急費,從而大撈一筆。銀行收取加急費用至少有如下兩個前提:
  
  其一,商業銀行應當保障對客戶的基本服務水準。對於客戶排隊而言,銀行需要保證將客戶的等待時間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此前曾有調查顯示,在一些國有商業銀行網點,從取號到辦理業務,平均等待時間是85分鐘,最長167分鐘;而就在上海的中行營業網點,客戶的等待時間都在二、三個小時以上。顯然,如此超長的等待時間嚴重超過了客戶可以接受的程度。在銀行整體服務水準嚴重滯後,尚無法滿足客戶基本服務要求的情況下,銀行再收取所謂的“加急費用”必然會引起客戶的不滿。
  
  其二,由於國內銀行業仍帶有壟斷性質,因此銀行在收取相關費用前必須要經過一定的程式,需要經過公開透明的利益表達過程,也就是要在有關價格監管部門的監督之下,充分考慮銀行客戶的利益訴求,經過公示之後方可以收取。在某種意義上講,對於消費者而言,費用制定的程式要遠重於費用的高低。之前銀行收取跨行查詢費用之所以引起民意的強烈反彈,並不在於費用本身的區區0.3元,正是因為收費制定程式的不透明所引發。而根據報導,中行收取的50元加急費用的規定並沒有經過價格監管部門的認可,也未經徵求消費者意見,顯然背離這一基本原則。
  
  社論表示,基於這兩個原則,銀行目前所收取的加急費用似乎理應全面取消。如果為了實現雙贏的目標,在目前銀行排長隊問題難以在短期內化解、客戶基本服務無法保障的情況下,有關部門核准後允許銀行收取適當的加急費用,那麼,也必須對該款項實行專款監控,把該筆收入必須全部投入到解決排長隊問題之中。這樣既可以避免銀行借排隊謀取不當得利,又可以讓急需辦理業務的客戶獲得時間上的節約,可謂是一舉兩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