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放軍報:灌輸憂患意識 今夜準備戰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3 17:11:11  


解放軍實施複雜環境登陸作戰演習。(資料圖)

  如果說實戰化訓練是對作戰過程的“複製”,那麼,對抗訓練無疑就是最逼真的方式。單方訓練不應成為常態化的訓練方式——
  
  為實兵對抗讓路 
  
  戰爭是雙方的激烈搏殺,“複製”這種搏殺的烈度與過程,是軍事訓練的本質。各個層次的對抗訓練,無疑是軍事訓練領域最生動、最活躍的“基因”,它可以最準確地發現問題,最快捷地找到對策,掃除一切虛假風氣,為提高訓練的真實性“加碼”。遺憾的是,這種有效的訓練方式,由於種種原因,多年來始終沒有普及開來。
  
  對抗訓練所特有的屬性,決定了它是最符合實戰的訓練方式。沒有對手的單方訓練,與玩“空手道”區別不大,一廂情願的訓練,無法隱去“做秀”的痕跡。拳擊訓練,打沙袋比空手好,雙方對打又比打沙袋好,單方訓練只是熱身或打基礎,如果把它作為經常化的訓練方法,訓練的強度、難度和險度都大打折扣,這是再普通不過的道理。軍隊的存在只有兩種形態:戰爭形態與戰爭準備形態,除此之外,不存在第三種形態。沒有對手的訓練,本來就與戰爭形態產生了巨大落差,再加上武器裝備落後,怎麼能夠擁有贏得戰爭的籌碼?
  
  對抗訓練,無論形式還是內容,貴在有很強的可比性、較量性和淘汰性,有利於形成一種競爭機制。長期以來,我們在講評訓練成果時,特別喜歡那種自己與自己比的縱向比較方式,助長了自我肯定的傾向。而對抗訓練這種競爭機制,對它提出嚴峻挑戰。說白了,紅藍雙方必須經過實打真抗決出高下,自然都會使出渾身解數和看家本事。這時,官兵的訓練熱忱被充分調動,雙方想方設法去提高實戰能力,誰也不會滿足於自己比自己提高了多少,哪還會有興趣去搞什麼形式主義和做表面文章?同時,訓練設施和手段先進與否、效能如何,一到實兵對抗中即見分曉,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直接被淘汰,誰還顧得上什麼
 
  “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對抗訓練並不神秘,並非高不可攀、難不可及,關鍵是破除畏難情緒,以高度的責任心,大膽抓,小到連排,大到師團,各個層次的對抗訓練都應普遍開展起來。仗與對手打,兵也應與“對手”練。實踐證明,越不搞實兵對抗,越缺乏組訓人才和經驗,越不搞實兵對抗,越不會甚至不敢組織對抗,從而陷入一搞訓練就避開對抗的怪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