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放軍報:灌輸憂患意識 今夜準備戰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3 17:11:11  



  高投入高產出成了當今訓練領域的新特徵。只是,習慣了機械化半機械化訓練的人,對巨額訓練投入實在心疼。敢不敢承擔必要的訓練消耗——
  
  講究訓練投入效費比 
  
  資訊化條件下軍事訓練的一個特徵,是高投入高產出。所謂高投入,是因為訓練方法發生了很大變化,基地化、類比化、網路化訓練日益普及,除了訓練裝備昂貴,對訓練環境設置、訓練真實度等都有新的要求,訓練的消耗和保障費用成幾何級數增長,機械化半機械化條件下的訓練標準,可謂杯水車薪。所謂高產出,是指保障效能往往呈現商品市場上的“30∶70現象”,即“30%的高新技術商品創造70%的利潤,而70%的傳統商品卻最多帶來30%的利潤”。那些為數不多的高性能武器裝備,需要高額保障經費,而大量的傳統武器裝備,其需求總額或許還占不到總量的三分之一。這種情況下,新的保障標準體系、新的保障運行機制,呼之欲出。

  高性能武器裝備如何儘快形成戰鬥力?如何保持已經形成的戰鬥力?僅僅在課堂、教室裏務虛是不夠的。欲熟練掌握高性能武器,學會在複雜戰術背景下使用,不能僅停留在概念上,必須實練、實打、實操作。但是,高性能武器裝備的訓練消耗巨大,貴重彈藥緊缺,僅一枚空對地導彈的價格,就要幾百萬元,一套資訊化模擬器材甚至要上千萬元。一旦打不准怎麼辦?一旦設備損壞了怎麼辦?還敢不敢實打?計不計代價?矛盾十分突出。問題是,許多經驗資料的取得,必須通過實打,否則,沒有這些經驗資料,到了戰場就心中沒底,那時候付出的代價,恐怕就不是用金錢能計算出來的了。訓練投入應走出“買得起馬配不起鞍”的誤區,摒棄機械化條件下以價格高低確定保障標準的傳統作法。既然訓練消耗與戰鬥力生長成正比、與國家利益安全成正比,那麼維繫戰鬥力就既講代價,又不單純講代價,標準是講戰鬥力,不能因為代價高而降低訓練標準和強度。當然,捨得投入不是不講科學,訓練投入必須追求效費比,不是訓練消耗越大越好,小的付出換取大的回報,永遠是決定經費投入的“閘門”。
  
  訓練代價的另一種表現是訓練傷亡。自然概率法則表明,有運動就會有意外,意外發生的幾率有高低之分,控制意外發生的概率雖然有困難,但使風險降至最低限度並非不可能。軍事訓練的特殊屬性,決定了其風險概率比其他領域要高,動用車船槍炮飛機戰艦是家常便飯,上天入海摸爬滾打更是本職所系。在這種特殊的實踐中,既要具有預見風險和預防風險的意識與能力,更要具有抵禦風險和抗拒風險的心理素質。應當以安全發展的理念指導訓練,嚴格遵循客觀規律,既嚴格要求又科學施訓,把預防事故放在突出位置,避免訓練傷亡。必須強調,安全發展決不能以犧牲戰鬥力為代價消極保安全,消極怎麼能保安全呢?安全要靠積極發展來保證。許多訓練事故的發生,並不是因為訓練多了,恰恰是因為訓練太少所致。所以,對訓練傷亡要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只要不是因責任心不強、違背訓練規律、違反操作規程而出現的意外,原則上不應追究領導責任,以平時嚴酷甚至殘酷的訓練,去換取戰爭中不傷亡或少傷亡。(來源:解放軍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