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共贏 外資銀行有望年內在華發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2 10:33:41  


  中評社廣州6月12日電/中美近日聯合發佈的“關於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聯合情況說明”中透露,中國下半年將允許具有經營人民幣零售業務資格的外資法人銀行,發行符合中國銀行卡業務、技術標準的人民幣銀行卡,享受與中資銀行同等待遇。這意味著,內地居民有望在年內用上“外資銀行卡”。此前,由於外資銀行不能直接介入銀行卡業務,只能通過與中資銀行的股份合作,重點開拓信用卡業務,迂回進入銀行卡業務。 

  使用“中國境內銀行”字樣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去年12月11日中國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前夕,中國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中,對於包括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在內的完成本地註冊的外資銀行,已允許其從事銀行卡業務。銀監會有關人士透露,此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承諾的銀行卡業務開放,是對WTO承諾的進一步落實。 

  “儘管看到了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這一重要利好消息,但是我們還需要等待,還不知道下一步的遊戲規則是什麼,肯定還需要一個相應的操作流程規範。”一位外資銀行人士回應說。 

  中國銀監會主席助理王兆星則表示,外國銀行轉制為當地註冊的銀行法人以後,可以發行人民幣信用卡。但有關風險管理的規章制度以及支付系統的應用,相關的一些問題和技術問題都將在即將制定和發佈的《銀行卡管理條例》中加以明確規定。 

  業內人士介紹,銀行卡管理新條例修訂是在中國金融業全面開放的背景下,針對銀行卡管理的現實需求做出的調整,將使用“中國境內銀行”字樣,統一髮卡程序及風險管控要求,不會對中外資銀行有所區分。只要《條例》出臺,外資銀行就將可以全面進入到國內銀行卡市場中。 

  難以構成太大衝擊 

  針對外資銀行髮卡後對中資銀行現有的銀行卡市場格局的影響,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都表示,外資銀行難以構成太大衝擊。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認為,短期內,由於服務網點少,開展銀行卡業務面臨成本巨大的障礙,因此,外資銀行尚不足以對抗擁有大量自動取款機的中資銀行。但是,由於外資銀行在國際上擁有中資銀行無法比擬的網絡優勢,並擁有強大的品牌資源,可能會吸引相當數量的高端客戶,或者需要經常出國的人員。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從短期來看,中資銀行在銀行卡業務上具有先發優勢,其經營時間已久,髮卡數量巨大,也積累了不少經驗,網絡技術與設備水平均不亞於外資銀行。外資銀行開展銀行卡業務後,必須依託中國銀聯及各家銀行的現有網絡、設備才能得以正常運營。銀聯和中資銀行還能增加不少手續費收入。 

  但從長期來看,銀行卡業務與理財產品、房貸是三位一體的。或者說,外資銀行銀行卡業務的增長不僅僅取決於其自身的網點、設備等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在高端客戶領域的產品開發和服務水平。因此,就外資銀行針對高端客戶在產品和服務方面的水平而言,其銀行卡業務的增長空間是不容低估的。 

  為此,中資銀行要保持銀行卡產業的優勢地位,在未來的競爭中,不僅要繼續致力於銀行卡本身的科技含量的提高和品種內容創新,還需繼續提高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綜合水平,在理財、私人銀行、房貸等產品上加大投入力度。 

  開放帶來進步和共贏 

  “與中資銀行相比,外資銀行在銀行卡業務上具有技術、增值服務等方面的優勢,開放不可避免地會對中資銀行帶來部分衝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丁志傑說,但這一開放並不是“真空”中的開放,這種開放應該會帶來進步和共贏。 

  他指出,“真空”會帶來壟斷,但中國自身的銀行卡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也增強了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在這樣的市場格局下,對外資銀行的開放可以促進雙方的競爭和合作,可能會有局部的衝擊,但長期看,則有利於中國銀行卡市場的發展。在銀行卡業務上,外資銀行的優勢在於服務、品牌、資金安全和信譽等方面,但擁有眾多的網點和客戶資源則是中資銀行的最大優勢。顯然,無論是競爭還是合作,都有利於雙方向更高層面邁進。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也認為,開放為國內金融機構帶來了競爭和危機感。這也將是推動他們進步的推動力。她指出,“中國的改革開放始終是漸進式的。中美在戰略共識基礎上達成的開放協議,應該說是在中國自身可以承受的範圍內的,是一種共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