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北疆邊防借監控系統成功阻重大涉外事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2 17:29:43  


邊防軍官在營中指揮。
  自古以來,邊關是艱苦、偏遠的代名詞,也是資訊傳播最為不便的地方。但另一方面,邊關又是資訊建設的要害之所在、重點之所在。從烽火臺的狼煙到快馬、飛鴿傳書,從有線電話到無線電波,歷史的變遷一再證明:誰能最充分地控制資訊,最有效地使用資訊,確保在資訊佔有上的優勢,誰就掌握了戍邊的主動權。今天,洶湧而至的資訊化建設大潮,為解決邊關的資訊傳播問題提供了歷史契機。如何利用邊關資訊化建設的“後發優勢”,加強邊關資訊化建設的“頂層設計”,實現邊關資訊資源的“有效整合”,闖出一條資訊化建設的跨越式發展之路,成為擺在戍邊人面前的一道嚴肅而又緊迫的課題。在這方面,黑龍江省軍區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不但把資訊化建設成果較好地運用於以巡邏執勤為中心的邊防部隊各項工作,而且惠及官兵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推動了部隊建設的全面發展。其做法與經驗,值得借鑒學習。 

  “一屏攬邊境,山水草木驚,有了電子眼,勝過十萬兵;網路聯全線,揮灑天地間,點兵千裏外,猶如在陣前。”觀摩了黑龍江省軍區資訊化建設成果演示之後,一位元將軍這樣賦詩讚歎。3年來,黑龍江省軍區黨委緊跟全軍資訊化建設步伐,在綿延數千里的邊防線上建成資訊化網路終端站點數千個,覆蓋了防區內85%的連隊、哨所和班排,使駐守在鄉村荒灘、深山老林的邊防連隊和哨所告別了“資訊荒島”,登上了“網路資訊之舟”,湧現出一批資訊化建設先進單位和資訊化人才,部隊全面建設水準大幅提升。5月下旬,記者來到這個省軍區,目睹了邊防資訊化建設給邊防官兵工作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 

  近百套邊防視頻監控系統和夜視監控系統、數百個視頻監控點—— 

  坐地巡邊猶在陣前 

  走進黑龍江省軍區機關大院,位於營院左側的“網路指揮控制中心”大樓格外引人注目。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就是省軍區的“神經中樞”,不僅擔負著邊防網路應用和資訊安全建設任務,而且還負責部隊遠端網路的維護與技術服務。坐鎮中心,通過監控大螢幕,千里之外的邊防線盡收眼底。 

  在指揮控制中心,省軍區司令員寇鐵輕點滑鼠,數千公里邊境線上,江中漁船點點,岸上人員、車輛穿梭往來,崎嶇山路上邊防戰士、民兵執勤巡邏的畫面不斷切換在電子螢幕上……短短一小時,寇司令員就將北疆邊防線“巡察”了一遍。 

  寇司令員告訴記者:“這就是邊防資訊化建設顯示出的軍事效益。如今,我們管轄的邊境線80%實現了動態可視監控,邊境線上發生什麼情況,都逃不過‘電子哨兵’的火眼金睛,逃不出各級指揮員的監控範圍。” 

  上午收課的號聲響起,寇司令員輕鬆走出指揮控制中心。如果說,過去每逢擔任值班首長還時有忐忑不安的話,那麼,此時的他已有理由相信,借助經過系統數位化改造的情報和指揮控制系統,已有足夠的時間隨時快速應對和解決任何突發邊情。 

  在由數位構成的虛擬空間中,昔日“通信基本靠吼,巡邏主要靠走,守邊離不開狗,觀察主要靠瞅”已經成為歷史。官兵們說,如今邊防執勤是“白天看得清,晚上看得見,即時監控不間斷”。細數資訊化執勤帶來的種種新變化,官兵們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重點地段可視。視頻監控、雷達監測、夜視儀、光學觀測器等多種高技術觀測手段在邊境一線大顯神通,使肉眼加望遠鏡觀察邊境線的景象成為“老照片”。在“電子哨兵”面前,數千裏邊防線重點地段無一死角和盲區。3年來,他們及時處置了123起涉邊事件,邊境涉外事件年遞減60%,先後有80%的邊防團隊受到國家邊防委、瀋陽軍區和省軍區的表彰。 

  邊情報知快捷。空間衛星相聯,地下光纜傳輸,地上網路暢通,加之軍網、動中通等多種通信手段並用,使今日北陲邊防和內地一樣資訊通暢,快反能力大為增強,近九成邊防線達到了“發現即抓捕”的目標。 

  指揮控制高效。網上資訊獲取、網上邊情處置、網上指揮控制等系統,讓省軍區實現了高效指揮決策。過去官兵在巡邏過程中,遇到涉外突發事件常常難以應對。如今執勤景況直接顯示在各級指揮中心,戰士遇到情況上報方便快捷,指揮中心網上發佈指令,“現場”同步指揮,實現了監控即時化。去年4月的一天晚上,多名企圖集體越界人員向邊境靠近,哨所利用夜視監控系統發現後,迅速將現場情況傳輸到指揮中心,軍分區、邊防團兩級指揮員坐鎮螢幕前,對突發事件即時指揮處置,成功制止了一起重大涉外事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