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與中國關係緊密 華人經濟面臨轉型升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3 10:11:38  


華人經濟和中國經濟是緊密聯繫的
  中評社香港6月13日電/專家指出,“行業上高度集中,資金上高度分散”的狀況,制約著海外華人經濟的發展與壯大。現在,是轉型的時候了。 

  “是轉型的時候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華商研究中心主任康榮平研究員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位長期研究海外華人經濟的專家認為,海外華人經濟的轉型升級,需要一個歷史契機。目前,這個契機已然出現。 

  作為中國政府聯繫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樑和紐帶的中國僑聯,其經濟科技部部長陳樺向記者表達了相同觀點。她說,長期以來,海外華人經濟主要集中在資本和技術程度很低、競爭力弱、經濟效益差的零售業、制衣業及餐飲服務業。這些領域,不利於華人經濟向高品質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經濟轉變。

  “這種‘在行業上高度集中,在資金上高度分散’的華人經濟,制約著海外華人經濟的發展與壯大。”旅歐華人經濟學家張甲林結合實際向記者表述說:“要實現轉型,道路當然不平坦,但大多數海外華人已經有了轉型的共識。” 

  轉型契機已然到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亞非研究所馬克甯主任助理認為,中國的發展壯大以及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增強了海外華人的民族自信心以及對民族文化的認同,為他們從事經濟活動提供了足夠有力的支撐。這不僅使中國和全球華人商業網絡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經濟市場,而且還使它們與世界經濟市場溝通、融合,聯結成為一個整體。
 
  在歐洲,餐飲、服裝和皮革加工等行業,依然是海外華人經濟中的支柱產業。據不完全統計,英國全國約有中餐館9000家,荷蘭擁有2200多家中餐館,而德國中餐館和華人速食店超過7000家,法國的中餐館已經超過5000家,西班牙目前中餐館已達3000家,僅巴賽隆納就有600多家,葡萄牙有中餐館600多家,奧地利800多家。而華人服裝和皮革加工行業,則在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等國佔有重要地位。如義大利僅普拉托一地,就有華僑華人經營的大小制衣廠近千家。而在法國巴黎,由華人開辦的制衣廠有300多家。 

  以上事實表明,海外華人經濟形成了特有的產業資源與網路。經過多年的努力,華人經濟已經超越了最初只在族群內部交流的局限,成為所在國經濟的組成部分,並匯入到世界經濟往來之中。<netxpage>
  中央黨校張大軍教授認為,海外華人經濟對中國的意義不僅僅是在有形的資金引進方面,或者市場經濟的管理和運作技巧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在引導中國更多地融入全球化經濟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推動著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特別是後者,從歷史和發展的眼光來看,怎樣評價都不為高。
 
  事實表明,海外華人經濟作為所在國家民族經濟的一部分,已經成為一支強有力的經濟力量。它同時也是中國商品對外輸出的重要管道,是中國吸收海外資金的重要途徑,是中國實現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 

  張甲林分析說,中國要保持經濟可持續高速發展,國內企業走出國門,變商品輸出為資本輸出,利用世界資源來發展中國經濟勢在必行。而國內企業的國際化,即從內向型經濟轉向外向型經濟,應是國內企業界當前思考的重要課題之一。轉型中的海外華人企業,則充當著國內企業走向海外的重要通道。 

  “這給海外華人經濟帶來了轉型的契機。”康榮平說,“國內企業與海外華人企業此時也可以進行產業對接以及資本的籌措與聚集,共同把企業做大做強。” 

  轉型升級勢在必然 

  海外華人經濟的發展,並非想像中的那麼美。
 
  作為西班牙西非娜國際集團董事長的張甲林,把華人經濟的基本特徵概括為“行業上的高度集中,資金上的高度分散”。 

  他指出,前者說明經濟多元化程度不夠,產業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後者則描述了華人經濟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經濟體,具備較原始的經營管理模式。這個基本特徵曾經在華人創業階段產生過積極的作用。但隨著華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個特徵給華人經濟帶來了明顯的負面影響,而且愈來愈凸顯出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