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與中國關係緊密 華人經濟面臨轉型升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3 10:11:38  



  第一,同行業的激烈競爭及粗放的經營模式,容易導致商家以降低品質與價格來維持生計。長此以往,會影響華人社會的安定與團結。 

  第二,如果形成對某些領域的壟斷性經營,會影響與當地政府與公眾的和諧共處。近年來,發生在歐洲國家針對華商及中國商品的各種突發事件,已經傳遞著這種資訊。 

  第三,如果不發展多元化經濟,不適時實現產業轉型,本土商家以他們現代管理及資本的強勢,會不斷擠壓海外華人經濟生存的空間。加上政府保護本土經濟,會使海外華人經濟面臨巨大的壓力。 

  近些日子,歐洲許多國家通過制定種種“標準”等手段制約海外華人經濟的傾向越來越明顯,使華人經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燒鞋事件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的企業界,開始以和平的方式要求政府保護合法經營與公平競爭。這應當是發展多元化華人經濟的機會。 

  張甲林說:“在這場永無休止的競爭中,如果我們不能審時度勢,瞭解對手,認識自己,進而調整自身,轉型升級,便不能避免被淘汰出局的厄運。” 

  轉型亦須因地制宜 

  海外華人經濟,出路究竟何在?世界各地區華人已經開始探索。 

  回顧華人經濟的發展歷程,華人族群經濟總是以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為開端,進而以原材料加工、日用工業品生產、商品零售批發為主業。這是與華人經濟需要經歷熟悉環境的過程、需要積累資本分不開的。 

  此後,經濟發展了,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華人經濟率先實現著向多元化經濟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國際化程度很高的金融、轉口貿易、旅遊、房地產、管理服務以及科技產品零部件加工等方面的經濟優勢。這些地方的華人經濟能夠突破地域狹小的限制而獲得較大的國際經濟份額,對其他地區的華人經濟發展具有啟示作用。 

  歐洲華人經濟如何轉型?張甲林先生較為推崇美國華人經濟的發輾轉型。他指出:“傳統產業被擠壓之時,正是華人經濟轉型之日。” 

  海外華人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新移民國家(主要是美國),形成了比較有特色和潛力的電子高科技產業。1999年,美國的100多家華人制衣企業倒閉,整個傳統行業的萎縮,促成了華人產業的結構調整,轉向了更具生命力的高新科技經濟。享譽世界的美國矽穀,就有1/3的公司為華人所擁有。那裏的7000多家公司總產值高達5000億美元,其中由華人和印度人工程師主持的公司就有2755家。通過全球華人的商業網絡運作,世界1/3的電子資訊產品市場為華人所佔領。 

  經濟學家、中國建設銀行董事景學成表示,華人經濟和中國經濟是緊密聯繫的,要同中國經濟同時實現轉型,加強與國內經濟的合作,逐步走向世界各地,並進行經濟發展的“升級換代”。 

  張大軍教授則希望海外華人走出自我的“小圈子”,處理好與當地經濟的關係,注重品質,打造自己的品牌。 

  張甲林認為,如何改造海外華人經濟、推動華人經濟轉型,使其從粗放經營模式走向現代經營模式、使從業者從小農經濟的思想轉變為現代經濟思想,是當務之急。 

  同時,他頗有信心地表示,正是因為華人經濟在行業上的高度集中、資金上的高度分散,給華人經濟的連鎖化經營與規模化經營提供了整合的條件。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