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民進黨的黨內氛圍與謝長廷的選戰技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21 13:47:12  


初選勝出的謝長廷,能否成為民進黨的新共主?
  中評社訊╱題:民進黨的黨內氛圍與謝長廷的選戰技巧 作者:余莓莓(台灣),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謝長廷在黨內初選中
  大幅領先競爭對手

  民進黨總統提名黨內初選,第一階段黨員投票,出乎眾人意料之外,謝長廷以六萬二千八百五十一票、百分之四十四點六六的得票率,超越選前被廣泛看好的主要競爭對手蘇貞昌的四萬六千九百九十七票、百分之三十三點四得票率,領先差距明顯。開票之後,另外三位角逐者蘇貞昌、游錫堃、呂秀蓮先後宣佈退出第二階段民意調查,謝長廷確定成為民進黨二OO八年大選候選人。這樣的結果,大出原先預期之外。為何在四人之中,謝長廷作爲唯一一位不具黨職、公職,僅一介平民之身的相對弱勢位置,擊敗民意支持度不相上下,卻擁有龐大行政資源,更有陳水扁暗中加持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其中主要的原因為何?殊值玩味。

  民進黨內氛圍對謝有利

  分析謝勝蘇敗的主要因素大概可歸類為:黨內的氛圍態勢、蘇貞昌本身的戰略失誤以及謝長廷略勝一籌的選戰技巧。從黨內的氛圍來看,今年民進黨內反新潮流系的氣氛高漲,蘇貞昌由於長期與新潮流結盟,因此,難以擺脫新系所加諸於其身的負面影響。長期以來,新潮流系在民進黨內「人和」不佳,這除了與新潮流系是一個內部凝聚、外部排他性格甚強的派系有關之外,另外,新系在陳水扁當選之後,被認為實質上享盡資源,但卻在表面上經常扛著道德大旗鬥爭同志的傳言,也對新潮流的黨內人緣有相當大的斲傷。特別是第一夫人吳淑珍因“國務機要費”案遭起訴、陳水扁政權風雨飄搖之際,當時新潮流系再一次以鬥爭手法,將黨內「挺扁」一派打成「保皇派」,自居「改革派」,甚且傳出要開放十五名立委贊成第三次罷免以要脅陳水扁,以及連同蘇貞昌「逼宮」之說甚囂塵上,即使蘇貞昌一再做出澄清解釋,陳水扁也幾次為其背書,表明並無「逼宮」情事,但蘇貞昌的初選之路始終無法揮去此一黨內同志對新潮流刻板印象的暗影。

  陳水扁不中立挺蘇
  引發民進黨自主黨員反彈

  其次,大選期間,陳水扁雖一再強調他對各候選人抱持中立態度,然而過程之中關於陳水扁暗挺蘇貞昌的傳聞不斷,特別是被視為陳水扁意向指標人物的嘉義縣長陳明文,其態度從支持游錫堃轉而支持蘇貞昌,更坐實外界總統挺蘇、並不中立的傳聞。其結果得來的是適得其反,陳水扁的相助不僅未對蘇貞昌的選情發揮關鍵的作用,反而激起部分民進黨黨員的反彈,決定用自主性的選票展現意志,顛覆由上而下的操作。須知民進黨的支持者,一路伴隨民進黨由黨外走來,多半具有反權威、講求公道、同情弱者的特質。對比蘇貞昌坐擁龐大行政資源,又有總統加持,雖然謝長廷不具黨職、公職,然而從一九九四年長扁兩人競爭台北市長黨內提名,最後謝長廷退讓,成就「長扁合作」的佳話,到去年年底台北市長選戰,民進黨全黨因陳水扁“國務機要費”而氣勢低迷、信心幾近崩潰之際,謝長廷慨然承擔,挺身而出參選台北市長,挑戰此一不可能的任務,並且開出百分之四十一選票的佳績,為民進黨注入一針強心劑,民進黨基層黨員之間瀰漫一股「還謝長廷公道」的氣氛;開票結果,眾志成城,無聲的多數以手中的選票翻轉了高層的主觀意志。 

  謝長廷的選戰操作策略奏效

  基本態勢之外,謝、蘇兩強的選戰操作策略也是直接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在兩強實力居於伯仲之時,選戰往往是犯錯少的一方取得最後的勝利。由事後來看,兩相比較下,毋寧說是蘇貞昌自身犯了戰略上的錯誤。蘇貞昌的兩大戰略:帶職參選以充分運用行政資源,以及依靠蘇系本身、新潮流系、綠色友誼連線的黨員票作為選票基本盤(即所謂的「新蘇連」),再向外綁樁開拓組織票,結果證明兩者皆有所誤判。首先,「帶職參選」可謂是雙面刃,雖有行政資源做為後盾,然而卻也無法擺脫行政包袱,其結果是蘇貞昌以行政院長之姿投入初選,未受其利,反受其害:一方面難以迴避「以資源換選票」、「濫權」、「不公」的指控;另一方面,蘇貞昌院長倉促推出連串重大政策,就中不乏諸多粗糙疏漏甚至相互矛盾之處,也由於接近初選的時程太近,因而所謂「政策買票」的批判之聲亦從未間斷,加深負面印象。

  特別是,選前爆發「壹週刊」刊載謝長廷政治獻金案,為選情投下一個震撼變數。基本上這是一個舊案,此次又被拿來當作選戰的致命武器用以炒作,人為政治操作的痕跡太過明顯;包括檢察官調職時機點的巧合、函送公文的寫作方式與遣詞用字不符常理,可謂疑點重重。謝陣營借力使力,將全案焦點集中於「公文洩密」背後的陰謀,而作為最主要競爭對手的蘇貞昌,其回應卻是直指謝長廷涉案,並要求其將本案說清楚,強勢的攻擊難免予人「見獵心喜」、「相煎太急」之感。結果同情票作用發酵,再一次證明了在台灣的選舉中,每每是「柔弱勝剛強」。

  民進黨內各個勢力
  自然會向謝長廷靠攏

  謝長廷的出線,代表了民進黨「後扁時代」的正式展開。陳水扁即使主觀上仍有主導全局的堅強意志,但形勢比人強,當黨的總統候選人產生後,黨內的各個勢力自然會向未來的新權力來源靠攏,形成「權力轉移」的現象。只是,無論如何陳水扁由於是現任“總統”,不論就實權或表徵,仍站在制高的位置,擁有難以輕忽的影響力,因此,到明年大選之前,長扁之間必然是以大局為重,相互合作。畢竟,贏得大選是雙方的共同目標,更是全黨的意志所在。何況謝長廷向來以身段柔軟、處事圓融著稱,而從陳水扁在臨大事與關鍵時刻所表現的高度務實性格看來,即便所謂的「長扁情結」仍然存在,恐怕也只會是隱而不顯,不會成為兩人理性關係下的障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