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馬英九要走中間路線 難於上靑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4 12:13:08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澳門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隨着“馬蕭配”成局,以及兩岸共同市場論調的出台,泛藍先聲奪人,贏得民調頭彩。但隨後藍綠雙方的路線爭奪戰逐漸進入膠着狀態,局勢開始陷入混沌。 

  社評說,台灣人?外省人?這對緊箍咒始終是馬英九揮之不去的心魔。越是到最後關頭,綠營越是會把“台灣人當總統”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九年前舉起小馬哥的手,透過電視向全台灣民衆保證“這個少年家是正港新台灣人”的李“總統”,此刻陡然身價倍增。 

  有如此哄抬物價的好機會,李登輝當然很識做,頻頻放話出招,小馬說自己是台灣人,老李就幽幽的來一句“拿出證據來”,旣不否認,也不承認,脅迫意味甚濃。話音未落,扭頭又跟民進黨一起連署討黨產,國民黨黨營事業和李登輝有相當深厚的“淵源”,李登輝某種程度也是藉由它成就政權,故有民進黨黨工私下以“良心發現”諷刺之。 

  社評指出,“尊李”是馬英九在這場大選最重要的一項基調。他選擇和李交情深厚的蕭萬長當副手,緊緊拉住一直與李保持良好互動的王金平,甚至對連署追討黨產一事打不還手,目的就是要把李登輝當時喊出的“無論先來後到,大家都是新台灣人”論述當成“先皇”手諭,用尊李批扁的分化戰手法對抗民進黨的認同戰企圖,並且深化台灣認同的內涵。 

  馬最近的努力顯而易見,包括暗助黨內修黨章“去統加台灣”,以及主導不排斥以台灣名義重返聯合國,讓國民黨中南部“立委”驚呼:“原來馬英九才是國民黨最大的本土派!”一步一步,從情感到論述,馬英九透過具體實踐本土化,來突破省籍罩門。四年前,陳水扁這個史上最爛的“總統”,僅僅憑着挑撥中南部草根的台灣人意識,居然熱鍋倒竈,掀翻連宋,這個記憶太痛苦,太刻骨了。 

  但是,李登輝又能幫馬英九甚麼呢?民進黨的傳統支持者,想法是鐵板一塊。上層派系林立,但越到基層越團結。從國民黨主席到台聯主席以及某種意義上的“台獨敎父”,李登輝的影響力與他所處的地位也有很大的質變。 

  社評表示,想要李登輝轉過來再度舉起馬英九的雙手,就算李願意這樣做,產生的實際效果也只能是相反。況且,講眼界,比操守,李扁一丘之貉,與虎謀皮,焉有勝理?李就如七傷拳,縱然給你用它傷敵三分,你已自創四分了。 

  去年,北市選舉,郝龍斌看似在藍營大票倉輕鬆勝選,但他的票數比四年前的馬英九驟減十八萬票,選民流失之嚴重觸目驚心。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外省派、本土派、軍工敎……不但高層分成好多不同的類型,地方派系的人,根本就認人不認黨。馬不排斥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已遭到深藍反彈,各地零星炮火未歇。接下來,宣示“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主軸,預料將遭逢黨內最激烈的挑戰,基本盤跑票危機嚴重。 

  激進的中間路線將會失去第一代外省人的支持,僵化面對本土論述,又會導致本土派的流失。對馬英九而言,維護黨內團結,是比討好李登輝更迫切更實際的任務。 

  社評指出,國民黨有包袱,民進黨同樣有包袱,甚至是更沉重的包袱。馬蕭捧出的經濟大餐讓謝長廷頓感危機,他本人的幸福經濟論聽起來完全滑稽可笑,不着邊際,所謂深沉的心機並不能彌補初級的專業功底。民進黨顢頇的執政成績,粗暴的福佬沙文主義意識,黨內初選風暴製造的內部仇恨,還有被陳水扁揑住不放的貪腐小尾巴,同樣也是謝揮之不去的心魔。 

  馬英九得到高層的力挺,卻要面對基層的反彈。謝長廷得到了基層民衆的心,卻要防備來自高層的暗箭。謝能從初選中脫穎而出,恰恰是以穩定贏得了信任,對此,馬英九不可不察。 

  團結深藍,穩住老李,緊抓經濟,避免冒進,這才是贏得勝利的不二法門。馬謝二人誰能擁有更好的分寸感,把握核心優勢,擺平局部騷擾,誰才能在這條中間路線上走得更遠。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