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七七事變70年:我們爲了什麽而紀念過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06 17:31:07  


“七七事變”70年 盧溝橋上爇紅燭/7月5日,親身經歷過“七七事變”的6位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村的老人與附近盧溝橋第一小學的孩子們,來到宛平城旁的盧溝橋上,將點燃的紅燭擺放成“70”字樣,悼念為抗戰英勇犧牲的烈士們,表達牢記歷史、珍愛和平、自強不息的心願。2007年是“七七事變”70週年。(新華社圖)
  70年過去了,但盧溝橋畔響起的槍聲仍能使人清晰地感受到那個歷史時刻的沉重與悲壯。

  代表中國參加東京審判的梅汝璈法官曾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是一個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今天和未來,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方式紀念過去?

  牢記歷史,銘記教訓:團結起來,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古老的宛平城墻上,日軍炮擊留下的彈洞至今仍在。

  1937年7月7日,駐北平豐臺日軍在盧溝橋附近以一名士兵失蹤為藉口炮轟宛平城,向中國軍隊悍然發動了進攻。

  “日本國內至今有個別人認為盧溝橋事變第一槍是中國守軍開的,據此不承認侵略事實。”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蘇智良說,“當時中國守軍所帶子彈經查不少一發,可見日本全面侵略中國是有預謀的。”

  “事變前一個月,日軍演習時射出的子彈都已經打到了宛平城的城墻上了。”87歲的馬步先曾是駐守在盧溝橋的國民黨29軍士兵。

  是可忍,孰不可忍。29軍官兵扣動了全面反抗侵略的扳機,刺耳的槍聲劃破黑暗的天空。

  第2天,蔣介石就得到了確報。在其當天的日記中,他寫道:“我之決心迎戰,此其時乎?”

  也就在這一天,中國共產黨人從民族大義出發,號召全國軍民團結起來,抵抗侵略。

  “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共產黨緊緊把握住中日民族矛盾這個主要矛盾,用民族大義團結促進國民黨合作抗日。”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抗戰史專家劉庭華說。

  儘管此後國民黨在合作的態度上始終搖擺,但盧溝橋上奮起抗擊的槍聲,卻警醒了千百萬中國人,四萬萬同胞紛紛放下手中的鋤頭、工具、鋼筆,前僕後繼,共赴國難。

  此時,也許他們並不知道所面對的這個侵略者竟是如此的強大:1937年,日本工業總產值60億美元,是中國的44倍;鋼鐵產量580萬噸,是中國的145倍……

  但在共同抗戰的民族洪流中,熱愛祖國的力量讓他們團結在一起。

  “七七事變”後,日本當局極為輕視中國的抵抗力。陸相杉山元狂妄宣稱:“中國事變一個月就解決了。”參謀本部的一個成員更是揚言,只要滿載兵員的列車一過山海關,中國就會投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李宗遠介紹說,再強大的侵略力量也不能阻擋已經覺醒了的中國人民的抗爭。在華北、華東、華中、華南的廣闊戰場上,中國軍民浴血奮戰,打破了日軍速戰速決的美夢,並取得了最後勝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