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環球時報:中美需要新的政治文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13 17:33:22  


   中評社香港7月13日電/今年4月17日,中美互為“利益攸關方”一詞的發明者、現任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先生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署名文章《中美需要第四個上海聯合公報》。兩天后,經本文作者(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楊文昌)在紐約與佐利克先生核實,他稱發表文章是真,文章內容符合他的原意,但標題是報紙編輯部加上去的。佐利克在這篇文章中高度評價了1972年中美簽署上海聯合公報的歷史意義,他認為公報客觀反映了當時的國際政治現實。佐利克在文章中強調,35年之后的中美關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兩國的共同利益出現了重新組合。因此,中美領導人應效仿當年兩國領袖的勇氣,共同譜寫兩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政治文件。事后,筆者又與基辛格博士探討了這個問題,他也贊成佐利克先生的主張。筆者也認為這是一個重大問題,在環球時報刊登文章發表以下看法。楊文昌的文章如下:

  什麼促成了中美之間歷史性文件的簽署?

  為了弄清中美之間需要簽署新的政治文件的必要性,對中美關系史上的三個歷史性文件進行回顧十分重要。

  1972年2月28日,中美兩國政府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公報的主要內容是:兩國共同表達了走向關系正常化的願望﹔在國際問題上兩國同意“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美國單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上海公報的最大貢獻就是確定了兩國反對蘇聯霸權主義的共同安全利益,用各自表述的辦法說明了兩國存在的分歧。從此,關閉了23年的中美關系大門被打開了。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即建交公報)。公報的主要內容是:美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雙方商定“自1979年 1月1日起相互承認並建立外交關系”﹔之后,美國宣布斷絕同台灣的“外交關系”,並撤走美國駐台軍隊,終止美台《共同防御條約》﹔建交公報還重申了兩國在 1972年上海公報中達成的各項共識,特別是反霸共識。

  1982年8月17日,中美兩國政府發表了第三個聯合公報(即八一七公報)。公報主要內容是: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承認中國的立場,即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雙方在公報中確定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公報還表達了兩國應“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加強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聯系”。這個公報表明,美國在台灣地位問題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同時,兩國都有全面發展兩國關系的共同願望。

  回顧上述三個公報,人們不難看出,中美兩國在當時的最大共同利益是反對蘇聯的“霸權主義”,需要雙方謹慎處理的是台灣問題,這是符合當時的國際和地區形勢實際的,對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具有積極歷史意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