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聯合國有意調停伊局 緩兵計難奏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4 09:52:16  


  中評社香港7月24日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7日會晤布什總統後稱,伊拉克局勢已成為“全世界的問題”。他聲言聯合國已準備貢獻力量,“協助伊國政府和人民克服困難”。 

  美國《世界日報》發表社評說,此事未見於新聞報導,而是由卡利查德(Zalmay Khalilzad)的文章中透露。卡利查德曾任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兩年多,在“還政伊人”過程中發生過重要作用,現任美駐聯合國大使。 

  卡氏的文章20日在紐約時報發表,立即引起各方重視,這是聯合國放出的探測汽球,而且是得到了美方默許,為美國解套的一場試驗。 

  伊拉克情勢走到今天這一步,真如在黑暗的隧道中爬行,看不到出口。在國會中掌握多數席次的民主黨,雖然把“限期撤軍”當作頭等急事,但拿不到2/3的絕對多數票,扭不過總統的否決權。表決來表決去,仍是僵局。 

  社評說,國會要求戰地司令官9月中旬返美報告,屆時將可作最後的了斷。但軍方表示,9月中來不及,要到11月中旬才能評斷,伊國政治改革的效果。美軍自年初奉命增兵以來,兩三萬兵力雖已到齊,但綏靖地方的實績,也要再寬展幾個月,才能作全面的評估。議員們的反應,認為這只是一場拖局。 

  再拖幾個月,總統大選進入高潮,伊局雖仍將是第一號熱門爭端,但是否馬上撤軍就更不容易獲得定論。拖下去,棘手難題留給下一任總統。 

  至於聯合國相助解決伊局,雖不見得馬上就能“化干戈為玉帛”,至少可以先把自殺炸彈天天爆炸的情況穩定下來。 

  聯合國將於數週內任命一位處理伊國局勢的特使,依據安理會決議,重新推動促使伊拉克和平穩定的種種措施。此所謂“數週之內”自有觀望各方反應之意。事緩則圓,操切不得。 

  社評指出,卡利查德是出名的中東問題專家,通曉阿拉伯語文,先後出使阿富汗和伊拉克。他根據過去的經驗,相信聯合國在中東仍有相當影響力,作為公正的仲裁者與調人,可以得到伊國朝野、包括體制外某些勢力的信任。聯合國特使將可邀集各派領袖共聚一堂,對於政權分配、資源分配,憲法修訂、整編非法武裝等難題,尋求共識。同時,聯合國不僅能安撫伊國內部,更可號召鄰邦與相關國家,依循5月間在埃及舉行高階會議的路線,形成更廣泛的國際合作與諒解,共同致力,使伊拉克轉危為安。 
 
  卡這一番苦心孤詣,往大處說,是高舉聯合國大旗,替水深火熱的伊拉克找出比較好的出路,化解全球性的一大危機。往小處說,是寄望聯合國能接手整頓美國留下的爛攤子,美國用武力未能達到的目標,由聯合國出面,透過外交協調,化險為夷。 

  潘基文的構想,卡利查德的策劃,都存著“為全球性難題尋求答案”的誠意,但冷靜權衡,實現的機會恐甚渺茫。難處之一就是現駐伊境十五六萬外國部隊;如果沒有駐軍維護和平,和平將是空話。聯合國代表團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談甚麼伊拉克的和平復興? 

  可是,如果把是否撤軍當作談判的前提,美國政府歉難同意,而民意又尚未能“定於一”。伊國權力的重分配本已是盤根錯節,複雜萬分;撤軍這一環,更加難渡關山。 

  但潘基文透露的訊息,仍有相當作用,作為緩和劑,似顯示布什已經默認,武力解決的藥方無效,不得不另找別的途徑;由聯合國出面擔任調人,各方面的顏面都可顧到,不失為一副好的解藥。 

  社評表示,可是,在美軍“進既不能,退又不可”的尷尬處境下,聯合國出面調解的成算甚低。布什也想得明白,打打談談,就算是打不出一個好結果,談不出一個新局面,拖到總統大選,民意可以從選票上表達出他們的抉擇,布什就可以光榮地、或不光榮地鞠躬下台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