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星報:台修歷史課本 令學子陷入歷史的疑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8-05 11:16:03  


  中評社香港8月5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台灣的學子正陷入深奧的歷史難題中。他們已開始混淆,孫中山到底是不是外國人?從小開始背誦的“水調歌頭”是否為另一個國家的古典詩詞?孔子變成中國的古人?

  文章表示,台灣“教育部”最近委託專家修正中小學歷史課本的用詞,有將近5千個用詞會被改掉。

  而以色列教育部不久前也宣佈,該國阿拉伯裔小學三年級採用的新版課本中,將首度寫道:1948年以色列建國戰爭,導致“某些巴勒斯坦人逃離故鄉,有人被驅逐”,對巴勒斯坦而言,是一場“災難”,此外還有“許多阿拉伯人的土地被充公”。

  目前使用希伯來文的猶太人三年級課本中,並沒提到在建國戰爭事件中,巴勒斯坦人的觀點與感受。

  一樣修正兩樣情。

  文章指出,教育本來就是“傳播意識形態”最好的工具,世界各國的當權者把政治魔爪伸入教育的例子不少;外國媒體便曾說,中國抨擊日本竄改歷史課本的同時,也被發現在教科書中同樣犯了歪曲歷史的錯誤,只記錄對中共有利的歷史內容,省略對中共不利的部分。

  當學生時,我們猶如一張海綿貪婪的吸收各種知識,課本裡的知識都在幫助學生建構對事情的觀點和認知,影響力是無遠弗屆。

  文章指出,但當我們長大以後,也漸漸認清一個事實:我們從小接受的歷史教育,並非最真實的。從古至今,當權者利用公權力改寫歷史,把歷史建構成“他們的歷史”,所以歷史沒有最終答案,永遠都有其他說法並存。

  歷史課本既然難以做到客觀描述,那麼起碼應該力抓平衡點。如果以色列教育部也決議在猶太人三年級課本中提到巴勒斯坦人的感受,就是美事一樁了,也許可以大大減少仇恨的對立。

  人說教育是良心事業,政治何嘗也不是呢?

  文章最後指出,今年,“國父”從台灣歷史課本不見了,如果2008年國民黨政府上台後,“國父”又出現了,台灣的學子大概會問道:“你們這些政治人物在搞甚麼?”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