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中國面臨新一波政改大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04 00:54:18  


胡錦濤提出的最新政改主張包含了民主參與、科學決策、基層民主、行政改革等四大方略。
  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評論員 張沐)最近,有關推進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輿論又盛行起來了。這是繼中共十三大前鄧小平提出政改方略以來,歷經風雨和二十年的社會發展與各方面的調整準備,終於臻於時機成熟,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領導體制下,醞釀在中共十七大掀起新一波的政治體制改革大潮。不少中國有關專家斷言,十七大以後,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將會加速,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基層民主與依法治國均將穩步推進,以有效呼應中國民眾不斷提高的政治參與積極性。

  迄今最顯著的信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接連通過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名的非中共人士陳竺任衛生部部長、萬鋼任科技部部長。這是自“文革”迄今四十餘年來首次出現如此的政府要職安排。值得注意的是,外界輿論的反應比較平靜,正可見是水到渠成之機。本來,此事在二十年前曾有過類似的醞釀乃至信息披露,但卻因種種原因而暫時擱置了。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強調,要繼續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管道;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策資訊和智力支援系統;發展基層民主,保證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弘揚法治精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上述最新主張包含了民主參與、科學決策、基層民主、行政改革等中國政改的四大方略。

  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民情都有所變化、有所發展。有政治學專家指出,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策資訊和智力支援系統,將有效解決目前中國的權力運行機制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包括政府行為不規範,部分官員有明顯的權力濫用、執法違法、與民爭利問題;對公共權力的運行缺乏監督,儘管中國初步建立起了包括黨內監督、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和輿論監督等在內的民主監督體系框架,但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還有領導幹部的權責不統一,責任制和問責制需要進一步強化落實等。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春教授則認為,要解決實現民主的有效形式偏少,建設力度偏小,制度資源不足等問題。民主協商要向政策層面的協商發展,決策機構能否以及如何與相關人民群眾進行協商,使社會利益的分配更加平衡,使決策更加科學,這是問題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和焦點。

  由於目前政策協商的難點在於,政府官員開展民主協商的素質不足,依法行政、執政的能力不足。同時,中國目前社會群體的政治組織化程度不高,相關的群體和組織訴求難以集中、概括和表達。如一些老百姓稱聽證會為“漲價會”,說明聽證會在運行中的事前公示、人員選擇、程式安排、事後效果評估等環節存在不科學、不合理之處。

  劉春教授認為,民主協商的形式、步驟、過程需要進一步建設。當前和下一步的協商重點都是與人民群眾利益最相關的公共政策,在有關民生、社會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的具體問題上,特別需要提高科學化程度,完善民主協商,使政策具有堅實的民意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