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台灣什麼都漲價 扁政府在做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10 09:52:25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什麼都漲價了”,消費者哀嘆遍野。首先是運匠加油大喊吃不消,接著牛奶麵包速食店一齊漲;颱風過後家庭主婦買菜買不下手,開學了小學生營養午餐也縮水。“什麼都漲,只有薪水沒漲”,這是小市民的心聲。

  消費者罵,扁政府手忙腳亂地做出一些反應,卻非但無助於平抑物價,反而引發各種批評。國際原油價格連續上漲之時,陳水扁要檢討浮動油價,“行政院”又自作聰明加上補貼計程車油價的點子,結果招致專家指責“干預市場機制”。主計處在八月初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政府統計的七月份物價不漲反跌,又被痛批為不知民生疾苦。公平會日前對島內三大鮮奶業者的聯合漲價行為處以罰金,但反應慢半拍,讓消費者感覺把多付的牛奶漲價錢轉化為廠商罰金,交回庫房去了。難怪很多民眾表示不滿:政府到底在做什麼,為何總是與民間的需求背道而馳?

  社評指出,政府官員可能怨嘆動輒得咎,但更多人認為政府挨罵乃咎由自取。其實,因應物價上漲,政府有該做的事,也有不該做的事。這波物價上漲主因國際間石油和原物料價格上漲所致,全世界都受此影響,台灣自難倖免。目前只要不致出現持續通貨膨脹的危機,面對價格波動也許不必過度反應,待國際價格回穩,仍有調節空間。這就是所謂的市場機制,也是當初設定浮動油價的用意;上周油價向下調降,正可見其功能。陳水扁率爾插手油價機制,明顯是出於選舉思維,難怪眾人皆曰不宜。尤其“行政部門”的補貼之議,犯了向來“討好特定對象,破壞公平機制”的毛病,當然不可取。為尊重自由經濟,政府不該做的事就是不該去做。

  但所謂自由經濟,也並非放任政府“不作為”。尤其在物價波動導致人心浮動的時刻,政府該做的還是要做;例如取締違法、維護公平的市場規則,就是起碼的公權力職責所在。這次公平會重罰鮮奶業者聯合漲價,不是不該做,而是做得太遲。各販售通路幾乎早已向消費者預告了各廠牌牛奶漲價的日期和幅度,也經由媒體放送消息,政府視若無睹,且漲價已成事實的數周之後,公平會才作出重罰裁決,能不令人啼笑皆非?公平會雖說不可能在事前根據媒體報道風聲即開罰,但在一片漲價的氣氛中,如果能早些祭出“不准廠商利用寡占力量聯合漲價”的警告,不是要比事後重罰有效得多嗎?

  社評表示,政府不但有執法的公權力,也有行政措施可幫助平抑物價。早在八月初,“經濟部長”陳瑞隆就表示,經濟部與公平會已組聯合稽查小組,加強稽查商家囤積與哄抬物價。這就是政府該做的事,尤其像“行政院長”張俊雄曾在院會中指出國際玉米價格下跌、島內價格反而上漲的不正常現象,其中是否存在人為哄抬因素,政府實應向消費者給個交代。話雖如此,迄今卻未見下文。又如,“行政院”最近針對若干大宗物資提出關稅減半措施,旨在紓解漲價壓力;但此措施是否真正嘉惠消費者,還是反而被進口業者和廠商中飽,也該查個清楚。再如,颱風過後蔬菜價格暴漲,雖說是季節性因素所致,但“菜蟲”居中壟斷暴利的現象屢見迭出;台灣蔬果不管是歉收還是盛產,農民和消費者同樣受到剝削,政府對嚴辦菜蟲又交出過什麼成果?

  主計處已將今年下半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上修到百分之二點四,顯示下半年的島內民生物資價格還會有一波明顯漲幅。尊重自由經濟的原則下,政府不該干預市場機制,就不應病急亂投醫;如果為了選舉而討好特定選民或濫行補貼,更是等而下之了。但政府該做的事也很多,查哄抬、查囤積、查不公平的聯合漲價行為,都是當務之急;如果只見慢半拍開罰的“後見之明”,自然不能令消費者心服。政府當分清楚該做和不該做的行為界限,才能在物價波動時刻舒緩人心浮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