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要做大做强航天産業 核心技術民企禁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8 16:06:27  



  有規模的民營企業才有資格介入

  雖然現今國內的民營企業介入航天産業的還不多,但記者還是有幸采訪到了一位已“試水”的民營企業家。

  任元元,曾經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從事基礎性研究工作,可以說是航天技術領域的基礎性學科領域專家。去年,他從原單位辭職,在中關村科技園開設了一家設備測控技術公司,專門做單機設備檢測,包括航天領域內的設備。由于原先的關系,現在他的很多客戶還都是來自航天領域的企業和研究機構。 

  “我當然願意介入航天産業了,我不但有這方面的基礎,而且還從事了這麽多年的基礎研究,也有這方面優勢。”任元元說,航天領域不是任何一個民營資本和企業都能隨便介入的,它有一定的門檻和標准,有嚴格的規範,還要有國家級許可證制度,以及國際標准認證等。現在國家在軍工領域不允許民營資本介入,但在航天産業方面,國家是抓大放小。大的系統和核心技術主要以國有企業爲主。而一些服務後勤保障基礎性的單機産品,包括小零部件,由于民營企業有成本和管理優勢,所以民營資本介入比較多。“其實這對于國家和民營企業都是好事,因爲民營企業在降低成本管理方面有自己的優勢。”

  任元元說,一些特殊的航天領域設備,由于批量大,質量要求高,一般都給民營企業來做。但都要求信譽好、規模比較大的企業才能有機會參與。

  基本單機設備生産是突破口

  現階段,民營企業參與我國航天産業主要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挂名、贊助的形式,也是最“熱鬧”的方式。第二種是利用航天器進行搭載試驗。雖然前兩種沒有直接介入航天研發,但也算是一種參與形式。

  第三種則相對默默無聞,即提供航天器發射的外圍産品和基礎零配件,國家以不定期招標的形式進行項目采購。如在“神六”研制過程中,儀表、陀螺儀、原材料、低壓電器等零配件就來自民營企業,此外一些領先民企的通訊技術也被采用。而任元元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人物。任元元告訴記者,現在真正參與的民營企業就是第三種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很多核心領域根本無法介入,現階段,從事基礎性單機設備生産研究是最現實的。

  “航天領域大部分都是自然壟斷。”北京社科院一位研究員表示,一個航天器的組裝或部裝至少要花掉幾億元,又沒有現實回報,民營企業顯然不願也無法承擔,縱觀世界各國,航天器的研發和試生産就沒有民營企業獨自完成的先例。

  此外,他還認爲,中國高科(10.81,-0.47,-4.17%)技的民營企業規模尚小,難以對航天産業給予足够的技術支持。這正是造成民營企業只是局限于外圍的原因。“而這恰恰提供給民營企業機會。未來接近于核心技術的産品也會在社會上進行招標,無疑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任元元表示,進軍航天産業首先要明確發展目標,只有在自身不斷壯大的基礎上真正做出高質量的産品,才能贏得航天企業的信任,幷以此打造自己的品牌。“借助航天産業做大自己不再是個夢想。”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研究員劉耀威認爲,除了涉及國防和國家機密等核心技術領域外,航空領域應逐漸走向市場,包括我國現在給國外發射商業衛星等等,這都是市場化的表現。 

  “航天産業發展有市場化和商業化的需求。”劉耀威說,從産品來講,它是多行業的結晶,不可能所有的零部件都由國家來壟斷,有相當多的産品是由民營企業來做的,甚至有的部件是由國外來做的。因此,從廣義上講,有多元化的經營力量介入航空工業是正常現象。

  劉耀威特別指出,但這不能排斥由國家控股的國家機密,尖端的、要害的核心産業技術。“比如我們做手機、電腦一些核心的部件,甚至現在還用國外的,核心技術是不可能開放的。”劉耀威認爲,民營企業如果介入,應該從最基礎的領域和設備介入,不可能進入到核心領域。

  “現在核心技術領域民營資本是根本不可能介入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航天領域幷不是一個行政壟斷的行業。在法律上,國家對民企進入航天領域沒有任何限制。但是對于一些涉及國家機密、軍事以及核心技術的領域,民營資本根本不可能涉及,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會有所松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