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張榮豐:大陸重視談判技巧對台灣來說是大負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8 00:59:19  


  中評社台北12月8日電(記者 鄒麗泳)台灣的前“總統府國安會”副秘書長、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榮豐昨天表示,中國大陸文字的模糊性、重視談判細節與技巧,對台灣來說是很大的負擔。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榮豐在海基會主辦的“兩岸交流開放二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題為“中國對台灣談判策略之探討”的演講。張榮豐具體建議,未來兩岸談判不應純粹界定在兩岸,應有國際眼光,凡涉及台海和平、國際空間,應適時引進第三者;談判地點儘量選在第三地;與中國大陸談判程序性磋商很重要,不應祇重視談判桌上的表現。

  張榮豐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納許(John Nash)的賽局理論及談判邏輯深入分析,中國大陸的談判策略。他強調,台灣對中國政府提出的談判前提、原則與議題必須破除文字迷障。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裴敏欣坦言,中國大陸政府確實是談判高手、很會談判,從遊戲規則的設定到許許多多的細節,中國大陸都很重視。

  裴敏欣觀察,中國大陸歷次與外國談判成功,多半是中國政府處於弱勢時期,例如,美中建交、2001年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強勢時期,因為國際地位提升、籌碼也多,談判反而不成功,如最近的美中貿易談判。他認為,強勢時期的中國政府,對原則性相對堅持,導致對手不願上談判桌,中國政府應該學習“強者讓步”。

  裴敏欣也透露,中國大陸政府對台灣的談判目標很明確,那就是統一。他記得已經去世的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曾說過,要與台灣談判就是要談統一,否則,就沒意思。台灣方面跟中國大陸談判則擔心被吃掉,導致雙方很難有互信。

  台灣學者楊開煌則說,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上一直沒有共識,正代表雙方完全不信任的關係,一邊要“國與國”的關係,一邊堅持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係。他認為,兩岸談判時,台灣不見得完全處於不利地位,台灣也可以主動出擊,提出多樣性議題,例如,中國大陸提出“一個中國”,台灣可以談兩岸定位問題;台灣也可以出奇不意及創造性議題,增加台灣的談判籌碼。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