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唐飛:陳水扁就是濫用權力(專訪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24 02:19:34  


唐飛:陳水扁就是濫用權力。(中評社 林淑玲攝)
  中評社台北1月24日電(記者 林淑玲專訪)台灣前“行政院長”唐飛接受中評社專訪指出,從這次選舉的民心來看,民進黨3月大選要贏的可能性實在不高。唐飛專訪中強調,他不太願意去批評陳水扁。不過最後還是忍不住說,“陳水扁這8年最失敗的地方就是權力一把抓。”“濫用權力,濫用到最後……。” 以下是專訪全文:(唐─唐飛,林─林淑玲)

  林:“立委”選後國民黨大勝,台灣無疑再次處於一個關鍵時刻,大家都在關注台灣未來的發展,院長也很了解目前政局發展的狀況,所以想請教您認為這樣的政治版圖鉅變對台灣未來政局發展可能的影響如何。

  唐:我這幾年其實不太願意多講話,大概從2004年政壇就沒有穩定過,前年下半年紅衫軍收場以後,陳“總統”也改變了態度,從以前的翻來覆去到現在破釜沈舟地拼下去,這不是一個好現象。這幾年一直都有人希望跟我談些問題,我都說我已經不再參與政治,志在學術部門。其實過去這幾年來,在美國的一些學校場合,我都願意參加;大陸也去過6、7次了,他們學校邀請我談兩岸的問題,我也都願意談。但是其他的公眾活動我就不願意參與了,因為沒有意義。到去年二月份,我跟幾個朋友研究一下,想說我們可不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那時候沒想到現在的情形會發展得那麼劇烈。而你看這樣的發展也不能說太出乎意料,因為一路走下來,總有一個結果出來。

  不過這次的“立法院”選舉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我提出來讓大家參考;一種是說國民黨大贏是因為減半和兩票制造成的,這是原因之一。另一種看法是,民進黨這次“立委”選舉有388萬票,和上一次差不多;這公投也就是390萬票,這數字代表他的基本盤也就這麼多,很穩定,沒有擴充也沒有減少。那國民黨贏在哪裡呢?贏在親民黨的130多萬票,因為這次宣傳政黨票集中的因素;另外多出來的50多萬票是我們所謂的中間選民。剩下的110多萬票就是由小黨瓜分,這些加起來就導向了這次選舉結果。這110多萬票表示有人不願意投藍、也不願投綠;所以民進黨除了基本盤之外,可謂全軍覆沒。也就是說下一次選舉,民進黨的中間選民會增加一點,一個是因為這次輸太多,有些人可能會想要平衡一點,另外一個就要看這兩個月發展怎樣。還有一點是大家沒有看出來的,是歷來“總統”大選的選票都會比“立委”選舉多兩成,投票率會增加,這多的200萬票還沒顯現出來,還不知道會走向哪裡。所以有人說,國民黨不要樂觀太早。

  就拿這次選舉的民心來看,民進黨未來要贏的可能性實在不高,雖然我剛剛說輸贏不會那麼大,但民進黨要贏機會也不大。而我這次二月回來,這段時間跟民間接觸比較多;我過去在公共場所,大家不一定認識我,也不會主動跟我攀談。但五月份之後,我們辦得活動多了,愈來愈多人會主動跟我表示意見,有的人會聊聊、有的人點頭寒暄。從這些來看,我認為一般民眾對民進黨失望是很明顯的,特別是台北市的計程車司機。在十幾年以前,他們對政治立場的態度鮮明;去年我就發現,他們都不太講話了;到去年下半年,一開口就罵民進黨。像投完票那天上午,我投完票要去見個朋友,那個計程車司機也沒表示認識我,但話題一下子轉到對民進黨破口大罵。此外,我也接觸很多其他的民眾,也都是如此,所以我想老百姓對民進黨是很失望的。
 
  林:謝長廷最近喊出“消極的‘總統’權”和交出組閣權,在國民黨大贏後民進黨322若勝選,很多人擔心又是另一個朝小野大的四年,以您以前擔任“行政院長”的經驗,您覺得謝所說的到底可不可行?

  唐:他今天看到他的選情不一定能夠贏,他當然想辦法多爭取一票是一票。就現有情況來看,他這是進不是退,因為未來四年“立法院”絕對是國民黨的,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就算是謝長廷贏了,他自認為釋出善意,他把部份“總統”權力與內閣分享。另一個原因是,陳水扁這八年的失敗,主要的原因是他一下把權力抓在身上,現在任命“行政院長”無須““立院””同意,而“行政院長”在“憲法”上又是最高的行政機關,這本身就很矛盾;現在的“行政院長”看起來就像是幕僚長,“憲法”的漏洞是“總統”是“行政院長”的提名人,可是在法上並沒有權請院長走路。之前那麼多任“行政院長”來來去去,是因為他可以完全控制他們;但是就法來講,如果那時我沒有主動請辭,他要用甚麼名義來解我的職?這是爭論的地方。那謝長廷講這個,無非是表示他以後若當選了,他會怎麼做;但我想他應該是不會放棄,而是採取組“聯合內閣”的方式。

  而陳水扁就是濫用權力,濫用到最後;“總統府”的組織結構是沒有幕僚的,“國安會”也只定位在諮詢的功用上,所有的幕僚機構都在“行政院”。但你在上面獲得了某個資訊,就擅自做出決定,讓院長跟著你跑。也許他事先會告訴你要怎麼做,但是基本上卻是沒有經過幕僚的決策,而把所有的權力抓在手上,這會出問題的。也許謝長廷看出這個問題癥結,他想如果我當上“總統”還是這麼做,選民是否會接受?過去這七、八年,應該是國民黨去爭論這件事,雖然在“憲法”程序上所有的行政命令是由“行政院”去發布,在實際上卻是“總統”先說出政策,然後“行政院”跟在後面。國民黨過去幾十年的政策產生的方式是,“總統”身邊有他的智囊、有自己的意見,智囊提出建議,他如果同意這件事就交給中常會去討論;黨如果認為可以做,才交給“行政院”處理,“行政院”會建案、再經過“行政院會”,通過才又提交“立法院”。陳水扁這八年期間,卻常常不經過這樣的程序就自行宣布。舉例來說,他競選時承諾美濃不建水庫,結果等到他當選以後,他可能明天要到屏東,在飛機上帶著“經濟部長”,討論應該要怎麼跟他們說;“經濟部長”就在飛機上跟他對策,美濃水庫停建,增加曾文水庫的用量,把水供到屏東去。這沒有經過“行政院”和其他“部會”的協商,而“總統”下飛機就直接宣布停建美濃水庫;這消息一傳出去,台南那邊就開始反抗,為甚麼要台南人承擔風險?這說明他所有的決策沒有經過完整的過程,不可以跳著走的;問題愈積愈多,最後就成了大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