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潘錫堂:馬英九勝算如何?民調不可盡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2 09:46:56  


民進黨過去的案例卻顯示“說一套、做一套”,表面上揚言走“中間路線”,但實際上打的還是“反中、抺紅及挑撥族群與統獨意識”等負面選舉的花招。
  中評社香港2月12日電(作者 潘錫堂)農曆春節期間,馬英九、謝長廷兩位國、民兩黨“總統”候選人的競選腳步不敢有些的停滯。馬英九陣營挾著國民黨在“立委”選舉大勝的氣勢,主打“政策牌”意圖擴大戰果;謝長廷則在“總統”選舉登記後,先是強調“三不二沒有”訴求“清廉與誠信”,隨後針對馬英九夫婦的緑卡、股票買賣主打負面文宣。

  這段期間,馬、謝的民意支持度拉近了不少,使得有人認為以謝擅於逆中求勝的聰明才智,會打出不一樣的選戰,而對馬英九產生嚴重的威脅。

  首先談馬、謝的民調。儘管候選人必須隨時注意民意的趨向,以作為本身政策與措施的改進參考,但卻無須為了民調的起起伏伏而憂心,因為一時民意的起伏是不會改變長期的民意趨勢,所以抱持“注意民調,但不介意”的態度是正確的。尤其台灣歷年來的選舉民調,常有相當的誤差存在,有的候選人在選前的民調都保持長期領先,但到最後關頭卻都翻盤,使得很多人對民調的準確性難免產質疑。

  尤其多年來的民調還顯示,民調很難得將綠色隱性選民的真正意圖反映出來,以06年底謝參選台北市長為例,謝最後獲40%的選票,遠高於他的民調支持度;因此儘管謝現在的民調支持度只有20多%。尤其扁執行八年政績不佳、貪腐嚴重,在在使得一些原本還是傾向民進黨的選民不願在民調中表態挺綠,這也造成民調上會有“無法準確測量民意”的狀況。

  儘管民調不可盡信,但民調還是政治人物與政黨必須要引以為戒的一個民意反映。尤其謝不會以“民調支持度拉近”而沾沾自喜,馬陣營更要有危機意識,尤其要注意有將近三成不表態的選民。

  此次“立委”選舉的投票率只有58%,但往昔三次“總統”直選之平均投票率有八成,因此合理的研判是,有許多“未表態”的中間選民最終可能會出來投票選“總統”。馬陣營必須傾全力去爭取這些民調中未表態或是表示中立的選民,如果他們之中的大多數願支持,即代表馬英九勝選更有較大的把握。

  其次是馬英九322的勝算如何?眾所周知,2000年的“總統”大選,國民黨敗在連、宋的分裂;2004年的“總統”大選雖是泛藍結合成“連宋配”,但基本上泛藍團結的基礎並不夠穩固,親民黨的本體系還是很強,最後因兩顆子彈事件而小輸2萬多票;直到這次的2008年“總統”大選,才是真正的團結泛藍對抗內部矛盾的泛綠,復以扁主政八年貪腐連連、政治無能,無柽乎,112的“立委”選舉國民黨大勝,實有利於322的勝選。

  但國民黨絶不能因此驕恣輕忽,因為民進黨有太多次“從後追趕”的例證,固然“立委”選舉顯示藍綠基本盤都非常穩固,泛藍的選舉結構也稍大於泛綠,但必須提防中間選民的板塊移動。因中間選民本就是“一對一選舉”的勝負關鍵,所以在“一對一選舉”時,候選人的言論與競選策略都應趨於理性化而往中間傾靠,使得選舉不致太過激烈與動亂。

  民進黨過去的案例卻顯示“說一套、做一套”,表面上揚言走“中間路線”,但實際上打的還是“反中、抺紅及挑撥族群與統獨意識”等負面選舉的花招。吾人從謝批馬“賣台”及綠卡“誠信”問題,即可充分看出其故技重施。(作者是台灣淡江大學大陸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