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歷史表明 美朝關係核心還是核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02 10:24:03  


  中評社香港3月2日電/《澳門日報》今天發表題為“美朝關係還看朝核問題”的社論表示,全球知名的紐約愛樂樂團二月廿六日晚在朝鮮平壤舉辦了破冰首演,由於這是自朝鮮戰爭結束五十多年以來,第一個前往朝鮮演出的美國藝術團體,意義非凡。紐約愛樂樂團在演出前,先演奏朝鮮國歌,接下來演奏美國國歌,象徵兩國可以和平地相處,為兩國破冰交流寫下了歷史性的一頁。 

  社論指出,為了迎接愛樂樂團前來演出,朝鮮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拆除街頭反美標語就是其一。一些經常前往平壤採訪的韓國記者稱,到當地時間廿五日,他們從下榻的賓館到演出地的途中已經看不到任何反美的標語和口號了。他們認為,這是朝鮮作出的積極姿態,即以真誠的態度歡迎來自美國的樂團成員及隨行媒體記者。 

當晚,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副委員長楊亨燮、文化相康能洙、外務省美國局長李根、民和協副會長朴敬哲等在現場觀看了演出。緊挨着李根就座的是美國前國防部長佩里和一些其他美國前任官員,朝鮮駐聯合國前副代表也出席了音樂會。 

  早在紐約愛樂樂團抵達朝鮮前,就有不少分析指出,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是否到場觀看演出,具有指標性意義。令人遺憾的是,金正日沒有出現在東平壤大劇場。在解釋金正日缺席原因時,康能洙表示,“金正日正忙於革命指導。”同時,他呼籲媒體不要過度解讀金正日的缺席。 

  社論說,雖然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始終沒能在演奏會露面,但朝鮮政府對紐約愛樂樂團的來訪還是相當重視的。朝鮮中央電視台破天荒地全場實時轉播,朝鮮全境的居民都可以通過電視看到美朝國旗放在一起的畫面,並可以通過演出感受到美國文化的魅力。 

  樂團指揮大師馬澤爾先後四次用朝語表達對朝鮮人民的問候,這不僅幫他個人贏得了大批朝鮮聽衆的好感,甚至有人私下對媒體表示,通過演出,感覺“美帝”似乎並不那麼可怕。 

  很多人將紐約愛樂樂團的平壤之行,同一九五六年波士頓交響樂團的蘇聯之行、一九七三年費城交響樂團的中國之旅相提並論。甚至有人將其同中美之間一九七一年的“乒乓外交”劃上等號,認為演出將成為美朝關係改善和實現朝鮮半島永久和平的起點。客觀地說,紐約愛樂樂團的平壤之行的確營造了美朝和解的氛圍,向外界展示了朝鮮樂於開放的決心。 

  雖然演出本身只是文化活動,但促成此次演出成功的背後卻是激烈的政治和外交談判。不過,正如白宮發言人佩里諾所說,過份誇大樂團在朝演出的作用,並以此判定美朝關係全面轉暖,現在為時尚早。至於兩國關係能改變到哪一步,還要看兩國談判桌上的討價還價和各自的戰略需求。 

  社論認為,人們事先紛紛猜測金正日親臨演出現場的一幕最終沒能實現,金正日避開這個場合,顯然是不想外界出現無謂的猜測和炒作,畢竟美朝關係尚未破冰,一切都存在不確定性。美國白宮廿六日再次發出警告:“如果朝鮮不遵守六方會談的履行事項,就不會與其進一步開展對話、經濟發展、增進貿易、文化交流等活動。” 

  不同於冷戰時期的美蘇和中美關係,美朝之間已經斷斷續續地進行了近二十年的外交接觸,美國國務卿等高官先後多次訪問過平壤,金正日的特使和主要外交官也陸續訪問了華盛頓,兩國還有順暢的“紐約渠道”直線溝通。因此,“音樂外交”的份量顯然沒有一些媒體炒作的那樣重。 

  社論又說,最重要的,美朝關係的核心還是核問題。冷戰後,阻礙美朝關係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因素雖有多種,但美方指責朝鮮企圖發展核武器是最核心因素。美朝交往的歷史表明,只要朝鮮核問題解決順暢,兩國關係就會迅速升溫。否則,縱使有一百個愛樂樂團的演出,也很難促進兩國關係的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