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部委改革後料現調崗潮 不少人“等待安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13 08:52:25  


此次機構改革的矛盾並不在冗員,相反一些中央機構人員尚不足。圖為公務員考試。
  中評社香港3月13日電/面對自己工作的部委即將被撤銷,降級為副部級的“局”,國防科工委內的氣氛難言輕鬆。不少人用“等待安排”來概括自己目前的狀態,簡單的四個字,在涉及到重組的部委中有著相當的代表性。 

  香港文匯報報道,在近十年的機構改革中,1998年的改革讓人仍然記憶猶新,當時政府部門大規模重組精簡,使得人員分流受到廣泛關注。“當時為了安置冗員,政府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比如調到相關事業單位、鼓勵進修研究生等”,一位參與了當時機構改革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就在這年,改革後國務院組成部門由原有的40個減少到29個,機關人員編制由原來的32萬人減少到16.7萬人。 

  改革非冗員 重職能合併 

  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表示,從總量上講,經過那次精簡,中央政府部門的公務員總數是合理的,所以此次機構改革的主要矛盾並不在冗員。目前公務員存在冗員的地方主要是鄉鎮政府的公務員過多,而中央政府機構很多時候人員還不足,需要到下屬的企業或者事業單位去借調。 

  此次雖然有一些職能重複的部門被合併,但亦有一些被職能被加強的部分顯現出用人需求,比如環保部和能源部,所以,一些涉及到改革的官員可能面臨著部委間的崗位調整。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李軍鵬認為,實行大部門體制重點是在合併職能、整合機構,而不是撤銷職能與機構,更不是精簡人員,也就是減機構不減職能、減機構數量而不減人員。相反,對於一些公共服務部門還要增加人員和編制,加以充實,改變目前工作負荷過大、人員緊缺的局面。 

  然而,在大部制的衝擊下,人員變動在所難免。例如,最明顯受到精簡衝擊的國防科工委5個部級官員中,就有4人要調到其他部門,如一二把手調到“大飛機”項目,將來將率領成立如美國波音這樣的軍民用飛機企業。 

  另一方面,也有人表示十分想得開,“這麼大的機構改革,人員不變動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國正處發展期,用人的地方多得很”,全國政協委員馬富才說,在此次的改革方案中,他所在的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整合到國家能源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