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胡蕭會博鰲 在變革中實現兩岸共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7 10:02:31  


  中評社香港4月7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載社論說,世局變化,充滿玄機。“總統”大選期間,蕭萬長的“兩岸共同市場”被對手批評得體無完膚;如今,當選“副總統”的蕭萬長,卻將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的身分,出席周末在海南島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並可能出現舉世矚目的“胡蕭會”。

  今年博鰲論壇的主題是:“綠色亞洲:在變革中實現共贏。”這句標語的弦外之音,令人覺得彷彿早已預知會有今日的驚奇發展;準“副總統”蕭萬長願意出席,地主北京當局也表示歡迎,這難道不是海峽兩岸“在變革中實現共贏”的重要契機?

  社論指出,兩岸內部皆在進行重大的“變革”,包括各自“國家治理”的“變革”,與各自“兩岸政策”的“變革”。大陸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的“變革”已無庸贅論, 一方面回歸“民本”,一方面嘗試“法治”,另一方面亦試探微量的“民主”;客觀而論,胡錦濤主政以來,對於“和平崛起”的操持,頗見功力。至於北京對兩岸政策的“變革”,亦甚顯著,此次馬蕭當選後,胡錦濤主動在布胡熱線中提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如今又為“胡蕭會”順水推舟,這應是“變革”的徵 兆,也是“共贏”的期待。

  台灣方面的“變革”更是有目共睹。馬蕭勝選,反映了台灣社會對過去十餘年“政治傾台獨/經濟傾鎖國”之政策路線的大反省;選舉結果已預示了“國家治理”的“大變革”,也預示了“兩岸政策”的“大變革”。這是一個既傷感又可期待的場景:傷感是因台灣蹉跎了過去十餘年的黃金歲月;可期待則由於此次的反省與變 革,因曾付出十餘年慘重的代價而特別深刻,又因是經“立院”及“總統”的民主選舉程序而形成,所以更具正當性。

  社論指出,然而,兩岸關係出現今日的“變革”契機,其實是經歷了過去近六十年(尤其是解嚴後二十年)的“嘗試錯誤”所形成,其間曾經付出“血/淚/汗”的慘重代價; 一直到此刻,經由這次“立院”及“總統”大選,台北方面始又回到“中華民國路線”,北京方面也才試探性地釋出了“一中各表”的訊息。此一契機得來不易,如今雙方又 藉博鰲論壇搭起空前規格的互動平台,切勿動搖“變革”的心志,更不可輕易放棄了“共贏”的期待!

  我們期盼,胡錦濤與蕭萬長能在此次博鰲論壇中正式會晤,為兩岸揭開一個“胡蕭會/新時代”,甚至奠定一個“兩岸○八共識”。其實,胡蕭二人正是為這個新時 代揭幕的最佳人選。胡錦濤對“和平崛起”的穩健操持,與釋出“一中各表”的空間,皆顯示兩岸對他可有大開大闔的期待。蕭萬長在二○○一年創建“兩岸共同市 場基金會”,猶如唐吉訶德,他可說是台灣以個人身分致力建構兩岸平台的第一人;如今蕭萬長竟然成了“準副總統”,亦仍以促進兩岸交流雙贏為職志;七年前, 誰想到蕭萬長有今日?誰又想到他的這個“基金會”如今竟成了打開兩岸關係的鑰匙?冥冥之中,深藏天機。

  我們願意相信:胡蕭二人在人格深處皆可作為兩岸“變革”的代表人物,亦是共同促進兩岸“共贏”的可信任人物。因此,兩岸當局對此次博鰲之會,或許仍採試探性的保留態度,但我們期望,不要虛耗了這天造地設的契機,應當共同努力營造出一種“兩岸博鰲○八共識”的高度。

  社論指出,台北與北京各自“兩岸政策”的“變革”,其實是深植在各自“國家治理”的“變革”之中。當北京的“國家治理”是以“和平崛起”與“民本”為主 軸,而台北的“國家治理”是以“和平共生”與“民主”為主軸;台北就不可能採“台獨/鎖國”或“統一/賣台”的兩岸政策;北京則不可能“武力統一”,也不可能不設法維持“一中各表”的“現狀”。這就是“變革”,也才是“共贏”。

  對於胡錦濤及蕭萬長而言,今年博鰲論壇的主題應當是:“多彩兩岸:在變革中實現共贏!”明年此時,我們仍期待蕭萬長能到博鰲小鎮。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