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杭州灣大橋世界之最 解讀三大創新成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01 10:28:46  


4月29日,橋面照明燈將杭州灣跨海大橋裝點得流光溢彩。新華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5月1日電/“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五一”國際勞動節,6000名勞動者的智慧和汗水有了收獲,橫跨杭州灣、連接浙江省嘉興與寧波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營通車。 

  “杭州灣與亞馬孫河口、恒河河口幷稱世界著名强潮海灣,在此海域架設世界最長大橋,沒有成熟的先例可供借鑒,靠的是全體建設者的創新精神!”寧波市常務副市長、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指揮部總指揮王勇說。 

  新華社報道,這個由我國自行投資、自行設計、自行管理、自行建造的特大型國家基礎建設項目的一組組天文數字背後,是一條條艱難的創新之路。 

  投融資體制創新--民營資本首度進入“國字號”工程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投資概算幾經調整,最後定格在118億元。那麽,這筆巨額資金從何而來呢? 

  長期以來,我國大型基礎設施“國字號”工程,尤其是大型橋梁、道路等項目,投資主體都是國家或地方財政資金,屬于民間資本的投資禁區。 

  幾年前,寧波市提出創新投融資體制,大橋建設,市財政不出一分錢。“當時,大橋建設指揮部認真研究了國家投融資政策,得出結論,非禁即入。也就是說,凡國家法律沒有明文禁入的領域,都可以向民間資本敞開大門。”大橋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金建明說。 

  根據商業法則,118億元資金需要個人或企業出資成立獨立的大橋投資公司,不足部分由投資公司向銀行貸款。按這一設計,總投資中銀行貸款占65%,項目資本金占35%。在項目資本金中,建設方寧波與嘉興按9∶1的比例出資,共同組建杭州灣跨海大橋發展有限公司。 

  隨著大橋正式動工,投資賬單謎底揭開。嘉興投資方是一家國有企業;寧波方投資中,45%來自于國有的寧波交通投資公司,其餘爲雅戈爾集團、寧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等地方民間資本。在杭州灣跨海大橋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之初,民營資本所占比例超過一半。 

  在實施過程中,一場民營資本進退的插曲出現。首先是持股45%的雅戈爾集團低調出讓了40.5%的股份,分別轉給宋城集團等4家民營企業。隨後,宋城集團由于有其他建設項目而退出,中國鋼鐵集團“接盤”頂替宋城集團投資大橋。 

  “民營投資方雖幾易其手,目前仍約占30%,民營企業投資方達17家,在‘國字號’工程投資中,民資占如此大的比例在全國仍是首例。”王勇說,“大橋建設爲民營資本投資國家級特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機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科技創新——9大自主核心技術,諸多“中國創造”躍然海上 

  杭州灣跨海大橋需混凝土量240多萬立方米,相當于再造8個國家大劇院;用鋼量需80萬噸,相當于再造7個“鳥巢”。由混凝土與鋼材爲主體的大橋箱梁,長度分別爲50米與70米,其中50米的梁一根重達1430噸,曾有“世界第一重”之稱,更不用說70米的梁,而這樣的梁需要架設數百根。 

  在廣闊的杭州灣運輸架設如此龐然大物,沒有先例與經驗,沒有技術規範與質量標准,沒有大型運梁施工設備,還要面對風浪幹擾、海底淺層沼氣威脅、海水腐蝕影響等世界性難題。當年大橋建設工程技術人員咨詢過美國專家,這位專家扔下一句話:“這些問題我們沒有遇到過,不過,如果把杭州灣跨海大橋交給我們去做,相信會有解决的辦法。”

  設計與施工完全依賴外國,當然是捷徑,可大橋建設指揮部慎重考慮後,選擇了另一條路:自主創新,靠中國智慧,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中國的跨海大橋要打出中國品牌,只有自主建設、自主創新,才能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形成自主技術體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