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賴幸媛主動向江丙坤輸誠 可減輕藍軍疑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01 14:54:28  


  中評社香港5月1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說,在隆隆炮聲中躲匿了幾天的賴幸媛,昨日終於“提前”露面,以主動拜訪江丙坤的方式進行“危機處理”。說是“提前”,是因為按原定計劃,她是將於今日下午與準“行政院長”劉兆玄共同會見記者的;說是“主動”,是因為是由她致電江丙坤,並“移船就磡”地前往位於杭州南路的國民黨智庫,而不是別的地方與江丙坤會面。要知道,國民黨智庫是連戰的大本營,劉兆玄就是智庫的副董事長。這個智庫,本來是二零零零年國民黨在“總統”選戰敗選後,收留前期政務官的“收容所”。一方面,讓他們有個繼續討飯吃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避免執政人才流散,當國民黨再次執政時,立即就可讓這些舊政務官“班師回朝”,“各就各位”。蘇起、高孔廉、鄭安國等前期“陸委會”的正、副主委,都是這個智庫的國安組的召集人。因此,賴幸媛前往國民黨智庫約見江丙坤,就有那麼一點“晉見”的樣子,以表示自己的誠意。

  文章說,這就顯出,馬政府的大陸政策重要執行機構--“陸委會”和海基會的人事搭配,帶有一些黑色幽默的意味。--在行政指揮體系上,賴幸媛是江丙坤的上級指揮和督導首長,這正如曾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所言,江丙坤只不過是賴幸媛的“白手套”;但在執政黨--中國國民黨的黨內倫理上,江丙坤不但是副主席,而且還是大老級人物,更是在“國共論壇”平台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而賴幸媛只不過是一個黨外“客卿”而已。

  因此,這場會見的地點安排,倘是由江丙坤指定,那就是要對賴幸媛來個“軟性警告”:不要以為在行政體系上你是我的指導上司,但在執政黨的地位中,你只不過是一個“召之即來,呼之即去”的“客卿”而已,只要日後發生“海陸大戰”,在藍軍的強大壓力之下,馬英九要揮淚斬的“馬稷”,肯定不是國民黨自己人,而是黨外“客卿”。倘是出自賴幸媛的主意,那就顯示,在強大的泛藍民意之下,即使是個性強悍固執的賴幸媛,也不得不低下頭來向國民黨和江丙坤“輸誠”,化解恩怨:為了能坐上“陸委會”主委這個位子,她願意為自己過去冒犯江丙坤的行為致歉,更可調適自己的“深綠”意識形態及大陸政策主張。

  實際上,在“江賴密會”後的記者會上,曾經抨擊江丙坤到大陸為連戰“破冰之旅”舖路,並與陳雲林達成“十項共識”是“台奸”的賴幸媛,句句聲稱她與江丙坤“沒有心結”。此語的潛台詞,已等於是“結束過去,開創未來”,帶有致歉的意思。而她對大陸政策所表達的最新定位:支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及對出任“陸委會”主委後行政倫理的表態:絕對不會有個人意見與國安機制不同的情況發生,兩岸政策一致,不會“政出多門”;以及自己性格作風的調適;角色不同,風格就要調整; 均在在顯示,她已將自己的大陸政策,以服膺李登輝的“沒有九二共識”、只有“一中各表”,悄悄調適至支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既是要力圖靠近連戰、吳伯雄、江丙坤所堅持的“九二共識”,但又沒有脫離馬英九的“少提九二共識,多提一中各表”。

  如果賴幸媛昨日的政治表態,是言行一致的話,今後“海陸大戰”的機率就將會大為降低。更重要的是,與胡錦濤前日會見連戰時作出的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盡快恢復兩岸協商談判的呼籲,有了“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交集點。可促使江丙坤在六月間訪問大陸並拜會陳雲林之後,立即就可作周末包機、大陸居民赴台旅遊進行海峽兩會談判,讓馬英九開出的七月四日實現這兩項大陸政策的“支票”得以兌現。

  但是,仍有“罩門”存在。這就是,既然“陸委會”是海基會的上級指導單位,海基會的人事安排,“陸委會”就享有“話語權”。因此,賴幸媛是否會在海基會安插自己人,尤其是對身任“陸委會”副主委的海基會秘書長?這是值得注意的觀察點。而江丙坤昨日卻強調,海基會的人事由他說了算,折射了她對賴幸媛仍有防範之意,並修築起了一道阻防賴幸媛“插手”的“防火牆”。

  從這一微妙動作中,馬英九似是可受到啟迪,進而逆向操作安排藍軍人士甚至是自己的親信出任“陸委會”的副主委,尤其是身兼海基會副秘書長的“陸委會”副主委,必須由江丙坤指定。這樣,就不但可釋稀泛藍陣營對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的疑慮和不滿,也可對賴幸媛實施牽制。倘賴幸媛中途因理念不同而辭職,也可有現成的熟手人才立即頂上,不致因再次在外面找人“空降”,而導致政局紛擾,及滯礙兩岸談判。

  賴幸媛昨日“支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及“兩岸政策一致,不會政出多門”的表態,應可在一定程度上,紓緩泛藍人士對她的疑慮,及對馬英九這一人事決定的不滿。但仍未足夠,還應進行更進一步的“危機處理”,就是賴幸媛在正式就職前夕,宣佈退出台聯黨,做一個“全民主委”,及海基會的人事決定權,信任並交由江丙坤全權負責。這樣,她的“陸委會”主委位子才能坐穩,更可為馬英九創造一個島內藍綠和兩岸國共均告“雙贏”的嶄新政治局面。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